Clinical Focus ›› 2024, Vol. 39 ›› Issue (8): 752-757.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24.08.012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Received:
2023-08-20
Online:
2024-08-20
Published:
2024-09-03
CLC Number: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s://huicui.hebmu.edu.cn/EN/10.3969/j.issn.1004-583X.2024.08.012
作用机制 | 中药 | 活性成分 | 动物或细胞模型 | 生物学机制 | 参考文献 |
---|---|---|---|---|---|
针对Tau蛋白 | 黄连 | 盐酸小檗碱 | 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的Wistar大鼠 | 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 [ |
针对神经元 | 人参 | 人参皂苷Rg2 |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SD大鼠 | 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细胞 | [ |
石菖蒲 | β-细辛醚 | Aβ1-42双侧海马注射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 抑制神经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 Caspase-3)的表达和促进B细胞淋巴瘤-2基因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 | [ | |
川芎 | 川芎嗪 | 东莨菪碱所致健忘的Wistar大鼠 | 激活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活性,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 | [ | |
针对Aβ和神经元 | 何首乌 | 二苯乙烯苷(2, 3, 5, 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ycoside, TSG) | 转基因小鼠AD模型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基因转染细胞模型 | 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Aβ和淀粉样斑块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突触结构、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并双向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异常,改善神经元功能 | [ |
作用机制 | 中药 | 活性成分 | 动物或细胞模型 | 生物学机制 | 参考文献 |
---|---|---|---|---|---|
针对Tau蛋白 | 黄连 | 盐酸小檗碱 | 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的Wistar大鼠 | 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 [ |
针对神经元 | 人参 | 人参皂苷Rg2 |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SD大鼠 | 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细胞 | [ |
石菖蒲 | β-细辛醚 | Aβ1-42双侧海马注射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模型 | 抑制神经细胞中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 Caspase-3)的表达和促进B细胞淋巴瘤-2基因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 | [ | |
川芎 | 川芎嗪 | 东莨菪碱所致健忘的Wistar大鼠 | 激活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活性,提高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 | [ | |
针对Aβ和神经元 | 何首乌 | 二苯乙烯苷(2, 3, 5, 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ycoside, TSG) | 转基因小鼠AD模型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基因转染细胞模型 | 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Aβ和淀粉样斑块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改善突触结构、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并双向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表达异常,改善神经元功能 | [ |
作用机制 | 动物或细胞模型 | 生物学机制 | 参考文献 |
---|---|---|---|
减少Aβ异常沉积 | APP/早老蛋白-1(presenilin-1, PS1)双转基因小鼠 | 抑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的活性进而下调早老蛋白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 2, PEN-2)的表达这条调控通路来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减少APP的裂解和Aβ的产生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减少脑组织的APP含量及抑制β-和γ-分泌酶,减少Aβ的生成及淀粉样沉积的形成 | [ |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 可上调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arboxylterminus of Hsp70 interacting protein, CHIP)表达,减少PS1表达,抑制γ分泌酶活性,减少APP裂解和Aβ产生 | [ | |
人的APP/PS1双基因转染人胚肾细胞株 | 促进γ分泌酶相关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的表达,抑制PS1蛋白水解生成PS1-C末端片段和PS1-N末端片段异二聚体,同时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生成,进而降低γ分泌酶的活性 | [ |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 通过CREB/PEN-2信号通路,来抑制γ-分泌酶活性 | [ | |
22~24月龄的老年Wistar老年大鼠 | 可降低Aβ在老龄大鼠脑组织的沉积,保护脑组织海马形态的完整性 | [ | |
老年SD大鼠 | 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提高血清及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减少Aβ的生成 | [ |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调节老龄痴呆大鼠的血脂水平,抑制海马内质网Aβ相关结合蛋白(endoplasmic reticulum amyloid beta-peptide binding protein, ERAβ)的表达,从而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eta-site amyloid-precursor-protein-cleaving enzyme, BACE)、PS1、APP和Aβ的表达,减少Aβ生成 | [ | |
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抑制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保护脑组织海马形态的完整性 | [ |
Aβ1-42诱导的SD大鼠模型 | 通过减少Tau蛋白激酶的表达,从而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炎性损伤 | [ | |
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 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 | 抑制SAMP8小鼠脑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减少脑组织β淀粉样肽和Tau蛋白的阳性表达,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形态完整 | [ |
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的痴呆SD大鼠模型 | 减轻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线粒体病变及胶质细胞增生,降低海马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来改善APP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 | |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通过改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作用,最终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 | [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抑制大鼠P-选择素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改善血液的流变性 | [ | |
抑制海马细胞凋亡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抑制海马细胞凋亡,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加速细胞修复,保护损伤脑组织作用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海马的病理形态,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 [ | |
Aβ1-42诱导的SD大鼠模型 | 减轻由Aβ1-42注射所致的炎性反应和病理改变,且能下调白细胞介素-1、TNF-α和Aβ水平,通过调节凋亡信号相关的如Caspase-3/8/9/12等蛋白,来降低细胞凋亡率 | [ | |
调控皮层胆碱能系统相关酶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调控小鼠海马与皮层胆碱能系统相关酶的活性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及抑制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 | [ | |
降低GSK-3表达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增加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脑组织蛋白激酶C和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蛋白表达,降低其脑组织GSK-3表达,调节APP代谢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的Aβ生成 | [ |
增强突触可塑性 | 早老素双基因敲除(Presenilin conditional double knockout, PScDKO)小鼠 | 通过调节α轴突蛋白1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改善PScDKO异常的突触可塑性 | [ |
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表达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抑制老年认知障碍大鼠的海马组织NF-κB表达,降低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 [ |
调节线粒体功能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增加线粒体数量和保护脑功能 | [ |
作用机制 | 动物或细胞模型 | 生物学机制 | 参考文献 |
---|---|---|---|
减少Aβ异常沉积 | APP/早老蛋白-1(presenilin-1, PS1)双转基因小鼠 | 抑制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的活性进而下调早老蛋白增强子-2(presenilin enhancer 2, PEN-2)的表达这条调控通路来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减少APP的裂解和Aβ的产生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减少脑组织的APP含量及抑制β-和γ-分泌酶,减少Aβ的生成及淀粉样沉积的形成 | [ |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 可上调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arboxylterminus of Hsp70 interacting protein, CHIP)表达,减少PS1表达,抑制γ分泌酶活性,减少APP裂解和Aβ产生 | [ | |
人的APP/PS1双基因转染人胚肾细胞株 | 促进γ分泌酶相关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的表达,抑制PS1蛋白水解生成PS1-C末端片段和PS1-N末端片段异二聚体,同时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生成,进而降低γ分泌酶的活性 | [ |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 通过CREB/PEN-2信号通路,来抑制γ-分泌酶活性 | [ | |
22~24月龄的老年Wistar老年大鼠 | 可降低Aβ在老龄大鼠脑组织的沉积,保护脑组织海马形态的完整性 | [ | |
老年SD大鼠 | 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提高血清及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减少Aβ的生成 | [ |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调节老龄痴呆大鼠的血脂水平,抑制海马内质网Aβ相关结合蛋白(endoplasmic reticulum amyloid beta-peptide binding protein, ERAβ)的表达,从而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eta-site amyloid-precursor-protein-cleaving enzyme, BACE)、PS1、APP和Aβ的表达,减少Aβ生成 | [ | |
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抑制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保护脑组织海马形态的完整性 | [ |
Aβ1-42诱导的SD大鼠模型 | 通过减少Tau蛋白激酶的表达,从而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炎性损伤 | [ | |
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 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 | 抑制SAMP8小鼠脑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减少脑组织β淀粉样肽和Tau蛋白的阳性表达,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形态完整 | [ |
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的痴呆SD大鼠模型 | 减轻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线粒体病变及胶质细胞增生,降低海马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来改善APP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 | |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通过改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作用,最终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 | [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抑制大鼠P-选择素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改善血液的流变性 | [ | |
抑制海马细胞凋亡 | 皮下注射D-半乳糖 | 抑制海马细胞凋亡,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加速细胞修复,保护损伤脑组织作用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海马的病理形态,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 [ | |
Aβ1-42诱导的SD大鼠模型 | 减轻由Aβ1-42注射所致的炎性反应和病理改变,且能下调白细胞介素-1、TNF-α和Aβ水平,通过调节凋亡信号相关的如Caspase-3/8/9/12等蛋白,来降低细胞凋亡率 | [ | |
调控皮层胆碱能系统相关酶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调控小鼠海马与皮层胆碱能系统相关酶的活性 | [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及抑制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 | [ | |
降低GSK-3表达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增加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脑组织蛋白激酶C和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蛋白表达,降低其脑组织GSK-3表达,调节APP代谢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的Aβ生成 | [ |
增强突触可塑性 | 早老素双基因敲除(Presenilin conditional double knockout, PScDKO)小鼠 | 通过调节α轴突蛋白1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改善PScDKO异常的突触可塑性 | [ |
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表达 | Morris水迷宫筛选的老年SD大鼠 | 抑制老年认知障碍大鼠的海马组织NF-κB表达,降低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 [ |
调节线粒体功能 | APP695V717I转基因小鼠 | 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增加线粒体数量和保护脑功能 | [ |
患者及数量 | 治疗方案 | 观察指标 | 治疗结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
125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老龄患者 | 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予以脑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干预下增加还脑益聪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 |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1%)。还脑益聪方通过其祛湿化痰、开窍醒神等机制改善老年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 [ |
52例轻中度AD患者 | 随机分为还脑益聪方组(30例)和多奈哌齐组(30例),持续干预6个月。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 | 还脑益聪方(75.00%)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多奈哌齐(54.17%)。还脑益聪方可有效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且试验期间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还脑益聪方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轻中度AD的新药。 | [ |
1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吡拉西坦片和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脑益聪方中药免煎颗粒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 周。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还脑益聪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性好,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提高乙酰胆碱活性有关。 | [ |
患者及数量 | 治疗方案 | 观察指标 | 治疗结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
125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老龄患者 | 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予以脑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干预下增加还脑益聪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 |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1%)。还脑益聪方通过其祛湿化痰、开窍醒神等机制改善老年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 [ |
52例轻中度AD患者 | 随机分为还脑益聪方组(30例)和多奈哌齐组(30例),持续干预6个月。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 | 还脑益聪方(75.00%)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多奈哌齐(54.17%)。还脑益聪方可有效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且试验期间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还脑益聪方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轻中度AD的新药。 | [ |
1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吡拉西坦片和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脑益聪方中药免煎颗粒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 周。 | 认知功能、生化指标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还脑益聪方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性好,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提高乙酰胆碱活性有关。 | [ |
[1] |
2023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J]. Alzheimers Dement, 2023, 19(4):1598-1695.
doi: 10.1002/alz.13016 pmid: 36918389 |
[2] |
Campbell-Taylor I. Contribution of Alzheimer disease to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Neurology, 2014, 83(14):1302.
doi: 10.1212/01.wnl.0000455099.43083.c6 pmid: 25267987 |
[3] | 杜正彩, 范氏芳草, 张明哲, 等.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2(3):54-59. |
[4] | 杨军, 魏守建, 高丹屏, 等. 当归芍药散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理研究进展[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7(3):62-65. |
[5] | 李浩, 刘芳, 徐立然, 等. 还脑益聪胶囊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8):689-693. |
[6] | 胡佳. “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学, 2011. |
[7] | 冯发水, 王继锋, 余菊香, 等. 还脑益聪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8):4510-4513. |
[8] | 李浩, 刘剑刚, 刘龙涛, 等. 基于“虚损-瘀毒”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Z].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8-11-02. |
[9] | Yang Y, Liu JP, Fang JY, et al. Effect and safety of huannao yicong formula(还脑益聪方) i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donepezil-controlled trial[J]. Chin J Integr Med, 2019, 25(8):574-581. |
[10] | 郭涛, 贾一波, 吴欣莹. 还脑益聪方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探讨[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 36(9):117-120. |
[11] | 欧娟. 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
[12] | 尹美美, 胡国恒, 刘侃, 等. 肾脑复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34(9):1-4. |
[13] | Serrano-Pozo A, Frosch MP, Masliah E, et al. Neur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alzheimer disease[J].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1, 1(1):006189. |
[14] | 陈云慧, 夏军, 刘丹, 等. 当归芍药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24):1-7. |
[15] | 刘晓伟, 赵幸福, 程灶火. 阿尔茨海默病概念变迁、患病率及诊疗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 29(6):1251-1255+1265. |
[16] | 易娅静, 于颖, 刘旭. 中医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1, 49(4):99-105. |
[17] | 吴鹏亮, 韩祖成. 益智健脑丸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 现代中医药, 2018, 38(1):19-21. |
[18] | 周晶, 董笑克, 马青科, 等. 黄连素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GSK3β、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20, 13(1):8-12. |
[19] | 崔婧. 人参皂苷Rg2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8. |
[20] | 李成冲. 石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抗老年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D]. 佳木斯: 佳木斯大学, 2010. |
[21] | 祖莹, 万梅绪, 倪小虎, 等. 川芎嗪改善东莨菪碱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6):681-683. |
[22] |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对α-synuclein的影响及在防治老年痴呆中的作用[Z].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 2012-01-01. |
[23] | Liu M, Wei Y, Yang Y,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huannao yicong decoction extract on the ethology of transgenic app/ps1 mic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7, 2017:9502067. |
[24] | 官杰, 刘剑刚, 李浩, 等.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Aβ、APP及相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1, 22(3):236-240. |
[25] | 石丹丹, 刘美霞, 刘剑刚.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认知能力及APP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8):4383-4388. |
[26] | 韦云, 刘美霞, 梁晓东, 等.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PP/PS1双基因转染细胞γ分泌酶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 33(3):417-426. |
[27] | Wang ZY, Liu JG, Wei Y, et al. Huannao yicong formula (还脑益聪方) regulates γ-secretase activity through aph-1 and pen-2 gene raguiation pathways in hippocampus of app/ps1 double transgenic mice[J]. Chin J Integr Med, 2017, 23(4):270-278. |
[28] | 刘剑刚, 李浩, 姚明江,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β类淀粉样蛋白和P物质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2):52-55. |
[29] | 王晓宁, 刘剑刚, 刘美霞,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龄认知障碍大鼠氧化应激和抗衰老指标作用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3, 32(11):820-825. |
[30] | 李浩, 刘剑刚, 姚明江,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龄认知障碍大鼠脂质代谢和海马内质网Aβ相关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5):354-357. |
[31] | 李浩, 刘明芳,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Aβ生成相关因子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1):90-94. |
[32] | 王晓宁, 李浩,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9):2336-2339. |
[33] | Cao Y, Jia X, Wei Y,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nao yicong decoction extract decreases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brain of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rats induced by a Aβ1-42[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6, 2016:6840432. |
[34] | 田芳, 梁琳,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对快速老化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11):752-756+761+794. |
[35] | 姚明江, 李浩, 赵文明, 等. 还脑益聪方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病理形态、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4):300-304. |
[36] | 官杰, 李浩,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组分对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 27(4):732-738. |
[37] | 李浩, 张国玺, 涂人顺,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1):4-7. |
[38] | 姚明江, 刘剑刚, 李浩, 等. 还脑益聪方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血浆P-选择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中国微循环, 2009(4):254-258. |
[39] | 李浩, 姚明江, 徐立, 等. 还脑益聪方对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Bcl-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20):2622-2626. |
[40] | Li H, Cai LL, Liu JG, et al.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extract of huannao yicong decoction(还脑益聪方) on the pathologic picture of hippocampus and neurocyte apoptosis in app transgenic mice model of dementia[J]. Chin J Integr Med, 2011, 17(6):430-435. |
[41] | Wang Q, Li H, Wang FX, et al. Huannao yicong decoction(还脑益聪方) extract reduces inflammation and cell apoptosis in aβ_(1-42)-induced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of rats[J]. Chin J Integr Med, 2017, 23(9):672-680. |
[42] | 蔡琳琳, 李浩,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复方组分早期干预对APP转基因痴呆模型行为学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辽宁大连: [出版社不详], 2011:92-93. |
[43] | 闫华. 中药复方提取物早期干预对APP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93. |
[44] | 李浩. 中药复方(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脑组织APP代谢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影响[C]// 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2-04-13, 中国安徽合肥:[出版社不详], 2012:32. |
[45] | 刘南阳. 还脑益聪方通过干预PS/γ-分泌酶/α-Nrxn 1通路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突触可塑性的实验研究[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46] | 刘剑刚, 姚明江, 黄志斌, 等. 还脑益聪方对老年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及海马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156-160. |
[47] | 刘明芳, 李浩, 刘剑刚, 等. 还脑益聪方提取物对不同月龄APP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其海马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6):836-841. |
[48] | 李浩, 刘龙涛, 刘美霞, 等. 还脑益聪方的物质基础及其对复方中何首乌的减毒机制研究[Z].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院, 2019-02-24. |
[1] | . [J]. Clinical Focus, 2023, 38(2): 185-188. |
[2] | Sun Yanan, Hao Yifeng, Li Xiaohong. Meta analysis on diagnostic value of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lectromyography in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and Parkinson's disease [J]. Clinical Focus, 2022, 37(6): 490-496. |
[3] | . [J]. Clinical Focus, 2015, 30(4): 446-449. |
[4] | Zheng Lei;Zheng Wenxuan;Yuan Dongcai;Zhang Jinrong;Wei Yan. Combined detection of urinary AD7c-NTP and peripheral blood CD45RA+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early diagno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J]. Clinical Focus, 2015, 30(2): 196-199. |
[5] | . [J]. CLINICAL FOCUS, 2006, 21(13): 967-0. |
[6] | . [J]. CLINICAL FOCUS, 2005, 20(13): 752-752. |
[7] | . [J]. CLINICAL FOCUS, 2004, 19(21): 1212-1214.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