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0
    上一期   
    循证研究
    脑出血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刘金腾, 刘星宇, 黄露梅, 潘海龙
    2025, 40(1):  5-1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1
    摘要 ( 21 )   PDF (976KB) ( 14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分析、评价脑出血(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opus、Ovid Medline、CNKI(中国知网)、WanFang Data(万方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安排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个体预后或诊断多变量预测模型的透明报告(TRIPOD)和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量表(PROBAS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风险偏倚及适应性评估。结果 共纳入12项相关研究,7项为注册登记研究,1项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3项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多采用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进行建模; 8项研究进行内部验证,2项研究仅为外部验证,2项研究分别采用内部和外部验证;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0.920;12项研究中预测因子的范围为4~11个,常见的预测因子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吞咽困难、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鼻胃管喂养;9项研究进行了模型校准,3项研究没有进行模型校准;模型呈现形式主要以风险评分、风险计算公式和列线图为主。纳入研究质量中等且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结论 当前ICH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不错的预测能力,预测因子较易获得,但也存在显著的缺陷和高偏倚性。未来,研究者应遵循TRIPOD报告和PROBAST声明开展预测模型研究,总结现有模型优缺点,并进行外部验证,从而开发出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ICH患者肺炎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

    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王英, 钟博华, 王丽芳, 朗秋燕, 罗海彬, 王书林, 李春朋, 廖敏
    2025, 40(1):  14-2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2
    摘要 ( 12 )   PDF (1440KB) ( 7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3 353例儿科ECMO支持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712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8.55%[95%CI(22.26%,35.28%)]。病原学分布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约占68.68%),其中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6.93%)、肺炎克雷伯菌(11.90%)、铜绿假单胞菌(9.39%)。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地域影响。受研究质量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高质量研究验证。

    论著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短期转归的预测价值
    刘金华, 王春梅, 王莹, 陈凯
    2025, 40(1):  21-2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3
    摘要 ( 27 )   PDF (934KB) ( 12 )   HTML ( 3)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短期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自2021年7月-2024年1月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773例老年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其临床数据计算GNRI,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应用改良的Rankin (mRS)评分对患者转归进行评估,其中转归不良组(mRS评分>2分)575例,转归良好组 (mRS评分≤2分) 198例。对GNRI与短期转归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转归不良组GNRI明显低于转归良好组[90.106(84.622, 98.141) vs 90.722(82.239, 100.055),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栓塞型(TOAST病因分型)、出血转化、体质量指数和低GNRI是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P<0.01)。GNRI预测老年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ROC曲线下区域面积为0.876(95%CI: 0.845~0.907)。结论 GNRI是老年AIS患者营养不良与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并且GNRI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评估老年AIS患者的免疫营养状况。

    多光谱照射联合常规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周智明, 茹意, 李萍, 平芬
    2025, 40(1):  27-3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4
    摘要 ( 15 )   PDF (883KB) ( 8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多光谱照射联合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AECOPD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光谱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量表评分、碱性磷酸酶、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 min步行试验 、维生素D、Ca2+、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肺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5+、嗜酸性粒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光谱照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AECOPD患者,能够更好地增加患者机体的氧含量,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观感受,提高患者维生素D水平,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更好地控制炎症反应。

    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苟彩霞, 张洁,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 王一鸣, 姚磊, 郑嵘炅, 潘金良, 鲁晓擘
    2025, 40(1):  33-3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5
    摘要 ( 17 )   PDF (447KB) ( 7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的关联,并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3月-2024年4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并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142例。根据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2例,最终共入选140例。依据是否患有MAFLD分为MAFLD组(n=60)与非MAFLD组(n=8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MAFLD组比较,MAFLD组男性占比较高,血红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尿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日间小憩时间、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催眠药物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睡眠质量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是MAFLD的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散点图可见,PSQI评分与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在体检人群中,T-BIL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日间小憩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罹患MAFLD的风险越高。

    腹膜透析“pull”拔管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林则行, 郭汉城, 姚春萌, 肖良祥, 戴韵馨, 吴赛, 王福珍, 谢祖刚, 姚翠微
    2025, 40(1):  39-4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6
    摘要 ( 33 )   PDF (407KB) ( 14 )   HTML ( 13)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pull”拔管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pull”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四家医院腹透中心的腹透患者98例及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腹透“pull”拔管术的文献(纳入中文和英文文献,排除样本量不足或描述不清的文献)中339例患者。比较其临床资料。结果 腹透中心98例患者中13例出现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质量指数为腹透患者“pull”拔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文献组比较,本研究组腹透管断裂、腹壁渗血占比均较大(P<0.05)。98例患者中腹透管断裂7例,可能与牵拉次数、牵拉角度、牵拉力度有关。98例患者中因拔管前外cuff距离皮肤出口小于2 cm或出口及外cuff感染8例,行改良的“pull”拔管术后,均未观察到并发症。因浅cuff反复感染及脱出7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置管联合“pull”拔管术更换腹透管。结论 “pull”拔管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并发症少且可控的非侵入性拔管方法。

    甘肃地区单中心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蒲茜, 成刚, 道杰草, 齐梓兆, 窦乐乐, 赵军芳, 张文君, 郭彩霞, 王莹莹
    2025, 40(1):  44-5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7
    摘要 ( 18 )   PDF (1033KB) ( 9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甘肃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的患病率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依据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采用问卷星分两阶段(2022年7-8月、2023年1-2月)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患者发布便秘调查问卷。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透析相关指标、实验室化验检查并记录铁剂、磷结合剂等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共纳入18岁以上患者279例,其中血透患者191例,非透析患者88例。慢性肾脏病1~2期、3~4期和5期的便秘患病率分别为36.2%、45.8%和29.8%。单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4.694, 95% CI 1.436~15.350,P=0.011)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水平高(OR=1.493,95% CI 1.082~2.060,P=0.015)是血透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各分期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磷结合剂(OR=1.669,95% CI 1.001~2.784,P=0.049)、铁剂(OR=1.745, 95% CI 1.047~2.909,P=0.033)、较高的血糖(OR=1.070,95% CI 1.008~1.135,P=0.026)和甘油三酯(OR=1.254,95% CI 1.017~1.546,P=0.034)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性别为女性(OR=3.258, 95% CI 1.022~10.386,P=0.046)以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13.863,95% CI 1.815~105.901,P=0.011)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OR=2.137,95% CI 1.015~4.499,P=0.046)是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性别为女性是非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

    右心超声联合肾血流多普勒评分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间期的应用价值
    刘奕, 赵浩天, 王晓娜, 刘元琳, 李丽, 王泽凯
    2025, 40(1):  54-5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8
    摘要 ( 11 )   PDF (1252KB) ( 4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右心超声指标联合肾血流多普勒评分(RVDS)评估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透析间期是否需再次透析的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需再次接受透析治疗,将46例符合ESRD诊断且处于透析间期患者分为需透析组及对照组,使用超声监测右心指标,并记录双侧肾脏RVDS。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参数诊断效能,并将RVDS与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需透析组较对照组具有较高的右心室内径(RVD)、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室间隔偏心指数,和较低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最大速度(S’)、R-RVDS和L-RVDS(P均<0.05)。RVD、室间隔偏心指数、TAPSE、S’、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R-RVDS预测ESRD患者再次少尿的AUC值分别为0.765、0.750、0.770、0.780、0.707、0.723、0.682。TAPSE联合R-RVDS的敏感度92.0%,特异度76.2%,AUC值0.850。相关性分析显示,R-RVDS和L-RVDS分别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14和0.544);R-RVDS和L-RVDS分别与肌酐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7和-0.484)。结论 右心超声指标联合RVDS对ESRD患者需再次透析者具有较好的评估和预测价值。

    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赵一品, 崔清洋
    2025, 40(1):  60-6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09
    摘要 ( 14 )   PDF (880KB) ( 11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及周口市中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病历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02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病理原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例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59例出现BPD,发生率为57.8%;胎儿情况:BPD组出生体重小于非BPD组、胎龄小于非BPD组,1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占比均高于非BPD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BPD组(P<0.05);孕母情况:BPD组羊膜早破>18 h、绒毛膜羊膜炎占比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独立保护因素,机械通气时间、绒毛膜羊膜炎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Logit(P)在0~1,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BP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46~0.939),Hosmer-Lemeshow χ2=6.543,P=0.072。结论 BPD的发生率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中明显升高,长时间机械通气、孕母绒毛膜羊膜炎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发生BPD的有效模型,并对后续临床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1例罕见病例报道
    陈哲宇, 何倩倩, 郭小冬, 王环环, 杨艳丽, 阿赛古丽
    2025, 40(1):  65-6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0
    摘要 ( 11 )   PDF (1973KB) ( 5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及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综合征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65岁,无吸烟史,因“胸部、背部、腰部皮肤肿物生长、增大3个月”入院。最大直径6~12 cm球形肿物,肿物表面皮肤青紫、糜烂,触之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此外,患者自发病来食欲欠佳,既往“气管炎”40年。对右肩胛区皮下肿物进行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学确定了肿物的转移性质,符合肺小细胞癌皮肤转移。胸部X线和磁共振平扫显示右肺门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肿块影,双侧肾周间隙、腹腔及右侧肩胛部、腰部、臀部等部皮肤多发转移。结论 以皮肤转移灶为内脏原发性肿瘤首发症状的现象是极其罕见的,这可能是内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个迹象。肿瘤转移到皮肤通常是预示预后不良的晚期事件。

    成人MOGAD 1例并文献复习
    钟元, 孟风雷
    2025, 40(1):  70-7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1
    摘要 ( 10 )   PDF (1403KB) ( 6 )   HTML ( 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oligodendrocytes glycol-protei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MOGAD)的临床表现、MRI表现、MOG-IgG检测、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成人MOGAD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38岁,入院3天前出现头疼伴双眼视物模糊,有前驱发热史,头MRI提示丘脑、基底节、大脑脚及脑干病变及强化表现。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检测提示血清MOG-IgG为1:10弱阳性,脑脊液MOG-IgG为1:10弱阳性。诊断为MOGAD,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及脑干脑炎。应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4个月复查时患者症状已完全缓解。结论 MOGAD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少见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大脑皮质脑炎(通常伴有癫痫发作)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023年国际专家组提出了MOGAD的全新诊断标准。MOG-IgG检测是诊断MOGAD的关键。目前并没有MOGAD治疗的明确指南。约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讲座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和疼痛的研究进展
    刘亚楠, 徐建杭, 詹明
    2025, 40(1):  76-8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2
    摘要 ( 14 )   PDF (863KB) ( 2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DKD患者较常出现睡眠障碍和躯体疼痛症状,常被忽略。研究显示,两者密切相关并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同时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DKD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和疼痛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不良影响及相关机制、临床诊治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善疾病治疗与干预方法。

    综述
    左西孟旦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浩天, 任贺江, 赵鹤龄
    2025, 40(1):  82-8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3
    摘要 ( 14 )   PDF (368KB) ( 6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们对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取得了极大进步,但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脓毒症休克患者合并心功能障碍时可减少心肌收缩力及心排出量、降低液体反应性、影响机体组织灌注和氧合。与传统正性肌力药物相比,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在强心的同时不增加心肌氧耗、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大循环与微循环功能并恢复组织灌注。本文就左西孟旦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共病的研究进展
    张雪, 王俊祥
    2025, 40(1):  86-8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4
    摘要 ( 15 )   PDF (388KB) ( 5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存疾病是指同一例患者并存2种或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简称“共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影响关节,也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研究发现RA患者平均有1.6种共病,RA患者共病数量会随着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而增加。共病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可能缩短生存时间。本文将对RA共病进行综述。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刘畅, 鲍晓雪, 刘辉明, 田雅玮, 李玉坤
    2025, 40(1):  90-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5.01.015
    摘要 ( 12 )   PDF (1062KB) ( 5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特异性结合,参与激素信号接收和受体激活,在不同组织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有关,在糖代谢、脂代谢、神经精神调节和骨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主要的GLP-1R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3761、rs3765467、rs1042044和rs10305420)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基因诊断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