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11-10-20
    论文
    两种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王丽云;谢伯欣;王铮;王翔;张操;宗俊杰
    2011, 26(20):  1749-1751. 
    摘要 ( 240 )   PDF (230KB) ( 1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3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每天2次及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诺和锐30组HbA1c较来得时治疗组明显下降,HbA1c(7.42±1.38)% vs(8.31±1.82)%(P<0.05).诺和锐30组PPG显著低于来得时组,(7.82±4.18)mmol/L vs(8.21±3.90)mmol/L(P <0.05).诺和锐30组PPG达标率更高,83.0% vs 56.1%(P <0.05),达标时间更短,(7.85±1.48)天vs(8.25±2.46)天,但低血糖事件较来得时组略高,26.2% vs 12.2%(P <0.05).诺和锐30组胰岛素用量高于来得时组,(0.61±0.24)U/kg vs(0.50±0.27)U/kg(P <0.05),体质量增加也较明显,(5.6±4.6)kg vs(3.0±4.3)kg(P<0.05),结论 诺和锐30每天2次治疗比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但低血糖发生率略高.
    动态血压及其模拟家庭自测血压评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方法学简化
    刘永政;崔炜;杨晓红;谷国强;刘凡;谢瑞芹;郑红梅;张光明;鲁静朝
    2011, 26(20):  1752-1754. 
    摘要 ( 310 )   PDF (218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及其模拟家庭自测血压评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的方法学简化.方法 连续入选81例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AASI的计算:首先根据血压监测所得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回归斜率,AASI定义为1减去该斜率.AASI2的计算:把动态血压监测数值按收缩压排序,从中选取收缩压的25%及75%分位数,计算出该两个收缩压对应的血压间关系的回归斜率.AASI2定义为1减去该斜率.家庭自测血压的模拟简化(AASI4):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期间7:00、12:00、18:00、22:00 4个时间点的血压模拟家庭自测的4次血压.AASI4定义为1减去该4点舒张压与收缩压关系的斜率.Sym-AASI的计算:1-(1-AASI)/r,其中r为动态血压直线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结果 AASI为.0.51±0.16,AASI2为0.50(0.24,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6,P>0.05),两者无相关性(r=0.186,P>0.05);AAS14为0.52(0.29,0.71),与标准AA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05),两者无相关性(r=0.123,P>0.05);标准的sym-AASI为0.26±0.16,4点sym-AASI4为0.29(0.08,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5,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307,P <0.01).Bland-Altman及Mountain plot分析显示标准AASI与AASI2,AASI4不能替换使用,sym-AASI与sym-AASI4不能够替换使用.结论简化AASI2不能替代标准AASI,不能利用1日内家庭自测血压值来简化AASI的计算.
    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微炎症状态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
    罗丹;夏瑗瑜;吴军
    2011, 26(20):  1755-1758. 
    摘要 ( 266 )   PDF (297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PAD)的相关性.方法 将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诊断PAD的指标,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按所测ABI值分为正常组(ABI)O.9)26例和PAD组(ABI
    脑CT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的应用价值
    张国梁;曹彦军
    2011, 26(20):  1758-1758. 
    摘要 ( 206 )   PDF (73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化降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王英亮;孟宪浩;吴业新;王滨帅
    2011, 26(20):  1759-1761. 
    摘要 ( 238 )   PDF (217KB)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80 mg/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sVCAM-1水平,并检测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sVCAM-1浓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和B组分别为hsCRP(10.52±1.76)mg/L vs(7.79±1.53)mg/L;sVCAM-1(441.18±87.06)μg/L vs(347.91±94.25)μg/L;hsCRP,SVCAM-1下降与LDL-C,TC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明显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和sVCAM-1水平.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加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疗效观察
    吴德云;马维青;汪沪光;吕芳;王国娟;胡国平;司玮
    2011, 26(20):  1762-1764. 
    摘要 ( 207 )   PDF (218KB) ( 2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后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0例单用二甲双胍(1 500 mg/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HbA1c7%-10%),加服西格列汀100 mg/d,持续治疗12周.结果 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HbA1c、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稳态模型评佑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清甘油三脂及总胆固醉显著降低(P <0.05或<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显著提高(P <0.05或<0.01).加用西格列汀后低血糖风险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后,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耐受性良好.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研究
    王连芹;魏玉清;宁海春;李国锋;殷海卿;彭红兵;李俊青;韩雪
    2011, 26(20):  1765-1767. 
    摘要 ( 216 )   PDF (222KB) ( 2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新"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颈动脉狭窄≥50%为依据,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315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173例;颈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无责任症状患者(对照组)142例.检测两组Fib、血糖和血脂水平等,按照Fib值分4个水平(Fib<2.90 g/L,2.91-3.40 g/L,3.41-4.00 g/L,>4.01 g/L)观察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狭窄组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P <0.01),Fib水平升高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独立而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495,95% CI=1.1952.887,P<0.01).结论Fib升高与症状性颈动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作用可能强于传统危险因素.为防治ICVD、调治Fib提供了依据.
    胃癌患者血清、尿液骨桥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
    于海东;辛华;王英
    2011, 26(20):  1768-1770. 
    摘要 ( 293 )   PDF (211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骨桥蛋白((ostoepontin,OPN)含量,探讨其在胃癌辅助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胃癌患者,42例胃溃疡患者,3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尿液中OPN含量.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尿液中OPN(104.4±36.3)μg/L,(230.0±46.7)μg/L显著高于溃疡组(47.8±29.6)μg/L,(98.9±40.2)μg/L及体检组(36.5±24.8)μg/L,(86.0±35.2)μg/L(P<0.01),尿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含量(P <0.01);OPN在血清、尿液中含量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琳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血清和尿液中的OPN值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血清和尿液中的OPN水平可反映胃癌患者机体肿瘤负荷状态,可作为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原发性肺淋巴瘤9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吴欣;陈刚;孙克康;凌春华;刘蔚;陈延斌;黄建安;季成
    2011, 26(20):  1771-0. 
    摘要 ( 225 )   PDF (512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9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确诊手段、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霍奇金琳巴瘤1例,非霍奇金琳巴瘤8例,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浆细胞样琳巴瘤1例,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明确分类1例.临床以咳嗽、发热常见,2例无症状因体检发现.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肺部实变,实变影中常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行肺穿的患者仅1例明确诊断.8例经开胸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明确.9例患者琳巴结外琳巴瘤临床分期IE期7例,II 1E期1例,II 2E期1例.结论原发性肺琳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因而易误诊,手术组织活检是其主要诊断方法,预后相对较好.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张东明;单利;张琰;朱文忠;马向荣;马文辉;李小琴;牛宏英;杜炜;赵兰婷;张涛
    2011, 26(20):  1774-1779. 
    摘要 ( 157 )   PDF (412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vinorelbine combined cisplatin,NP方案)加复方苦参(岩舒)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辅助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杂志,收集岩舒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RCTs);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RCTs,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 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包括726例晚期NSCLC患者,所有研究均报道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但未详细报道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双盲.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NP方案化疗比较,岩舒注射液联合NP方案对晚期NSCLC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化疗有效率(RR=1.33,95% CI=1.10-1.59,P <0.01)、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R=1.69,95% CI=1.39-2.05,P<0.01)、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RR=0.08,95% CI=0.72-0.88,P<0.01)、降低胃肠不良反应(RR=0.75,95% CI=0.68-0.84,P<0.01)以及有效缓解癌痛(RR=1.97,95% CI=1.54-2.51,P<0.01).结论岩舒注射液联合NP方案可以提高NSCLC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骨位抑制和胃肠反应等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及有效缓解癌痛,更易为晚期NSCLC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程度,故此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及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上海市松江区岳阳社区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赵迎春;张瑜;李旗;潘晓春;高丹宇;王丽丽;刘振宝;薛冬梅;刘丕
    2011, 26(20):  1780-1782. 
    摘要 ( 180 )   PDF (216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上海市松江区岳阳社区癫痫患病率,治疗缺口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为以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统一调查表,对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进行整群逐户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06 573人,确诊癫痫患者513例,患病率0.48% 调查前1周接受药物正规治疗255例,治疗缺口为50.29%.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总评分平均为(45.3±13.5)分,其中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起病年龄、发作次数为QOLIE-31低评分的影响因素(P <0.05或<0.01).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癫痫患病率低,治疗缺口大,生活质量评分低.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树鼩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分析
    章玲;冼苏;韦敏仪;李军
    2011, 26(20):  1783-0. 
    摘要 ( 182 )   PDF (415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树鼩早期肝纤维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20),对照组(n=20).两组动物同步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或生理盐水后8周时进行肝组织活检,标本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分析PDGF-BB及PDGFR-β在两组动物肝组织的表达.结果 ①PDGF-BB和PDGFR-β均在两组动物肝血窦壁、肝星形细胞、汇管区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胆管细胞上有阳性表达,糖尿病组PDGF-BB和PDGFR-β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②糖尿病组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PDGF-BB和PDGFR-β表达的阳性数/视野高于对照组(均P<0.01),分别为PDGF-BB肝窦壁86.46±4.85 vs 12.78±2.96,肝星形细胞113.75±25.40 vs 73.47加减12.66、胆管细胞12.35±3.18 vs 4.58±1.25、血管内皮细胞25.74±7.13 vs 7.29±2.14;PDGFR-β肝窦壁91.52±7.25 vs 33.3±3.77.肝星形细胞124.03±23.97 vs 85.58±20.64、胆管细胞10.26±2.54 vs 4.22±1.60,血管内皮细胞26.83±3.53 vs 5.93±1.57.糖尿病组PDGF-BB/PDGFR-β的表达与胶原纤维的表达的面积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879,0.850,均P<0.01).结论PDGF-BB及PDGFR-β可能参与糖尿病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屠春林;毛智荣;胡建荣;朱瑞航;唐志军
    2011, 26(20):  1786-1787. 
    摘要 ( 155 )   PDF (156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潘慧;陈磊
    2011, 26(20):  1788-1790. 
    摘要 ( 123 )   PDF (202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ernicke脑病4例分析
    王全录;黄光;闫巍
    2011, 26(20):  1790-1791. 
    摘要 ( 152 )   PDF (160KB) ( 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9例及其伴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何林林;魏来
    2011, 26(20):  1792-1794. 
    摘要 ( 160 )   PDF (209KB)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李敬权
    2011, 26(20):  1796-1797. 
    摘要 ( 120 )   PDF (141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流动力学失衡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矛盾现象分析
    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钢;周存河
    2011, 26(20):  1797-0. 
    摘要 ( 163 )   PDF (377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动脉夹层6例临床分析
    李志立;王天俊;王建华
    2011, 26(20):  1799-0. 
    摘要 ( 140 )   PDF (382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的抗炎效果研究
    沈洪丽;杨龙;回志;苗晓云;代庆春;张晓卫;阎锡新
    2011, 26(20):  1802-1804. 
    摘要 ( 157 )   PDF (231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普唑仑加西沙必利治疗罪错人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雷登芳;郭德忠;李伟
    2011, 26(20):  1805-1806. 
    摘要 ( 176 )   PDF (140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承德市16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朱孝芹;郭丽;张玲;赵彦武;李丽静;曹秀梅;李隆庆
    2011, 26(20):  1806-1808. 
    摘要 ( 129 )   PDF (213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武湘云;马进;孙桂兰
    2011, 26(20):  1809-1810. 
    摘要 ( 163 )   PDF (135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探查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区分中度以上肝纤维化的作用
    候正琴;仇纯武;李春明
    2011, 26(20):  1811-1813. 
    摘要 ( 193 )   PDF (362KB) ( 2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王嘉敏;李石磊;王亚倩;王艳;张敬宇;林凤茹
    2011, 26(20):  1814-1814. 
    摘要 ( 234 )   PDF (96KB) ( 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脊髓炎广泛大脑半球病灶1例
    李珍珍;任士卿
    2011, 26(20):  1815-1815. 
    摘要 ( 185 )   PDF (220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致急性呼吸衰竭1例
    谢艳丽
    2011, 26(20):  1816-1817. 
    摘要 ( 531 )   PDF (328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
    吴哲兵;代升平;魏运亮;鲁秀菊;刘燕飞;屈文华
    2011, 26(20):  1817-1817. 
    摘要 ( 225 )   PDF (232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
    姜伟;杨文杰
    2011, 26(20):  1818-1819. 
    摘要 ( 333 )   PDF (325KB) ( 2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骨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黄延新;王永欣
    2011, 26(20):  1819-1820. 
    摘要 ( 178 )   PDF (183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
    陈向荣
    2011, 26(20):  1821-1824. 
    摘要 ( 114 )   PDF (358KB)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进展
    吴春林
    2011, 26(20):  1825-1830. 
    摘要 ( 155 )   PDF (505KB) ( 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激素与肥胖
    夏婷
    2011, 26(20):  1830-1834. 
    摘要 ( 195 )   PDF (390KB)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炎症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的重要意义
    鲍双振;王保芝
    2011, 26(20):  1834-1838. 
    摘要 ( 158 )   PDF (403KB) ( 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有免疫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陈婷婷;夏金荣
    2011, 26(20):  1838-1840. 
    摘要 ( 118 )   PDF (238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动态
    2011, 26(20):  17541820-0. 
    摘要 ( 93 )   PDF (234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