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循证研究
    双能CT和超声诊断痛风效能的系统评价
    吕怡萱, 卢展飞, 孙念哲, 李福翰, 刘蓉
    2021, 36(1):  5-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1
    摘要 ( 767 )   PDF (1522KB) ( 115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和双能CT(DECT)诊断痛风的效能。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时间截至2018年6月30日,查找DECT诊断痛风的诊断准确性试验和超声诊断痛风的诊断准确性试验。由4名研究员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两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QUADAS-2条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其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DECT纳入22例研究共1 999例研究对象,超声纳入10例研究共941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DECT SEN合并为0.91[95% CI(0.90,0.93)]、SPE合并为0.92[95% CI(0.90, 0.94)]、AUC为0.9725。超声SEN合并为0.77[95% CI(0.73, 0.80)]、SPE合并为0.88[95% CI(0.85, 0.91)]、AUC为0.8993。结论 DECT的诊断效能高于超声。

    论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代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周靖, 戴允浪
    2021, 36(1):  12-1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2
    摘要 ( 560 )   PDF (451KB) ( 141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30例孤立性LMCA狭窄病变患者并分为两组:开口病变组(n=21)和非开口病变组(n=9)。随访终点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其定义为全因死亡及需住院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30例孤立性LMCA病变患者大部分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5/30, 83.3%),仅有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3例仅接受了药物治疗。在中位37.0个月的随访期间内,MACCE发生率为23.3%(7/30),其中包括死亡4例。与非开口病变组相比,开口病变组女性患者更多(47.6% vs 0%,P=0.013),年龄更小(57.8±10.9 岁 vs 66.0±7.8 岁,P=0.050),MACCE发生率明显更低 (9.5% vs 55.6%,P=0.014)。结论 PCI治疗孤立性LMCA狭窄病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且开口病变组较非开口病变组远期MACCE发生率低。

    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任玲, 江珊
    2021, 36(1):  16-2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3
    摘要 ( 535 )   PDF (422KB) ( 83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水平与稳定型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61例,并根据1年的随访结果分为A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78例)和B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3例),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稳定型冠心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观察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对稳定型冠心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结果 A组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大于B组,一氧化氮小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是稳定型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AUC分别为0.603、0.633、0.706,特异度分别为为0.634、0.651、0.680,敏感度分别为0.673、0.665、0.673,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AUC为0.744,特异度为0.716,敏感度为0.773。结论 血清淀粉样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高表达、一氧化氮低表达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预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药学干预对心肌梗死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苏江波, 杨丽霞, 刘君奇
    2021, 36(1):  21-2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4
    摘要 ( 585 )   PDF (377KB) ( 13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出院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AMI出院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医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提供专业的药学干预。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分、药物漏服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药学干预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因素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漏服率低于对照组(均P<0.01);随访12个月,观察组AMI复发率(7.14%)、复住院率(8.57%)低于对照组(18.57%,21.43)(P<0.05)。结论 在AMI出院患者中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刘晓腾, 单伟超, 侯瑞田, 李金萍, 高宇, 金凤表, 刘畅
    2021, 36(1):  25-2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5
    摘要 ( 584 )   PDF (381KB) ( 7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且年龄≥60岁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EH组(n=60)和EH+DM组(n=68),选择同期单纯T2DM患者为单纯DM组(n=63)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61),分析EH合并T2DM患者在不同高血压亚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Lp-PLA2的差异;分析hs-CRP、Lp-PLA2不同亚组中FPG、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分析hs-CRP、Lp-PLA2与HbA1c、SBP、DBP的相关性。结果 EH+DM组、EH组、DM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Lp-PLA2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5),EH+DM患者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 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均P<0.05);随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均P<0.05);随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均P<0.05); hs-CRP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Lp-PLA2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同时HbA1c与SBP、DBP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后,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hs-CRP、Lp-PLA2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EH合并T2DM的严重程度,且hs-CRP、Lp-PLA2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可以反应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及高血压分级情况。

    颈内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术的临床分析
    徐耀铭, 杜艳秋, 缪中荣, 高峰
    2021, 36(1):  30-3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6
    摘要 ( 721 )   PDF (802KB) ( 12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颈内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的患者9例,闭塞部位在颈内动脉C6-C7段,其中8例再通患者中全部使用了扩张球囊,其中2例使用球扩支架,6例使用自膨支架,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从首次发病到介入再通时间21~ 43天,中位时间29天,9例患者中 1例因导丝不能通过而结束手术,技术成功率89.1%(8/9),术后1例患者出现治疗侧可逆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无高灌注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12月,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轻度再狭窄(狭窄度30%),再狭窄率为11%,无卒中事件发生。 结论 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经严格筛选标准下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巩涛, 高云, 胡月圆, 王东玉
    2021, 36(1):  35-3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7
    摘要 ( 702 )   PDF (379KB) ( 21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本研究对Hcy与LAA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LAA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轻度NIHSS≤5分,中重度NIHSS>5分);24小时内检测空腹血清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Hcy≥10 μmol/L)和正常Hcy组(Hcy<10 μmol/L);随访90天记录预后情况,分析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预后不良患者较预后良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再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较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387, 95%Cl:1.245-1.545)同时也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478, 95%Cl:1.312-1.666)。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LAA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老年慢性病共病现状调查
    张新卉, 谷雨萌, 王仲言, 王东来, 夏晓爽, 王林, 刘霞
    2021, 36(1):  39-4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8
    摘要 ( 793 )   PDF (567KB) ( 8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60岁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现状及各慢性病间的相关性,为优化共病管理、制定共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一个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作为试点,回顾性连续纳入该院老年科住院及社区医院登记入册的≥60岁老年人群,收集并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慢性病检出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三甲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950例,社区医院老年人14 377例,两医院≥60岁老年人的慢性病检出率分别为94.3%和57.3%,两医院中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4.1%和51.9%,居于慢性病首位,慢性病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相关(P<0.05)。结论 老年共病患者人数庞大,多数慢性病与高血压有关, 更应重视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及治疗对策的普及和应用,还应加强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网互动建设,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尚启航, 陈华茜
    2021, 36(1):  44-4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09
    摘要 ( 500 )   PDF (402KB) ( 7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对照组和硬化组96例,比较两组EOS、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SF)、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低密度脂蛋白(sdLDL)、脂蛋白a(Lpa)以及微炎症状态检出率;再根据EOS计数的四分位数分为低、中、高3组,比较3组间的颈动脉硬化及微炎症状态的检出率,分析EOS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EOS计数的相关性。进一步观察EOS在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结果 151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96例(64%),与对照组相比,硬化组伴微炎症状态的人数较多,EOS、 TC、LDL-C、sdLDL水平较高(P<0.05);不同EOS分组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及微炎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EOS、TC、LDL-C呈正相关。TC、LDL-C是MHD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EOS增多是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EOS水平较高的MHD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硬化。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增值的关系
    王亚丽, 王瑞英, 崔月
    2021, 36(1):  49-5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0
    摘要 ( 488 )   PDF (464KB) ( 4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增值(2 hPG-FBG)关系。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N组: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A组:30 mg/g≤ U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B组:UACR≥300 mg/g), 比较三组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 hPG-FBG中位数在微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HbA1c均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均高于尿白蛋白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HbA1c(r=0.294)和2 hPG-FBG(r=0.516)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 hPG-FBG是UACR独立危险因素(β=0.211)。结论 以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增值为代表的餐后血糖波动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较持续血糖水平更为明显。

    TPOAb、HbA1c、PLGF及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尤牧, 蔡满红
    2021, 36(1):  54-5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1
    摘要 ( 524 )   PDF (422KB) ( 11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脂等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GDM患者1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健康产妇18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24~27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POAb、HbA1c、PLGF及血脂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水平;记录GDM患者妊娠结局,分析妊娠结局不良患者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TPOAb、HbA1c、PLGF及血脂指标。结果 观察组TPOAb、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对照组,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 2=12.394,P<0.01);观察组发生妊娠结局不良56例(31.11%),妊娠结局正常124例(68.89%);妊娠结局不良患者TPOAb、HbA1c、TG水平高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PLGF水平低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P<0.05);妊娠结局不良患者TPOAb阳性率高于妊娠结局正常患者(χ 2=5.762,P=0.016)。结论 GDM孕妇TPOAb、HbA1c、PLGF及TG与健康孕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降脂利肝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NAFLD对肝生化指标、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张莹, 王春生
    2021, 36(1):  58-6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2
    摘要 ( 487 )   PDF (367KB) ( 5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脂利肝颗粒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对肝生化指标、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9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降脂利肝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肝生化、瘦素(LP)、脂联素 (ADPN)等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治疗率为91.49%(4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两组TG、TC、LDL-C、ALT、AST、GGT、LP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ADPN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脂利肝颗粒联合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 NAFLD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肝功能代谢平衡,有效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胰岛素功能。

    病例报告
    RUNX2基因新突变致新生儿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
    李娜, 张芳, 郝丽红, 刘洋
    2021, 36(1):  62-6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3
    摘要 ( 544 )   PDF (797KB) ( 9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多种骨骼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RUNX2,位于染色体6p21。CCD的临床表现多样,其治疗管理需要多学科合作,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纠正畸形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CCD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完全,其锁骨异常极易被误诊为骨折。本文总结1例RUNX2基因新突变所致新生儿CCD的临床特点,报道其基因突变新位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为探讨CCD致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提供参考。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出血性脑梗死1例
    吝娜, 刘川, 吴天宇, 曹磊
    2021, 36(1):  66-6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4
    摘要 ( 609 )   PDF (661KB) ( 12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较高,病程特点及影像学不典型,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不良预后。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出血性脑梗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卒中的认知,早期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讲座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佟印妮, 黄艳册, 郑吉敏
    2021, 36(1):  70-7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5
    摘要 ( 528 )   PDF (377KB) ( 70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之一,约60%的肝硬化患者会在10年内出现腹水,腹水的顽固性发作使患者2年生存率下降至30%左右。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新型利尿剂、收缩血管活性药物、大量抽放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及其利福昔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新的治疗方面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顽固性腹水提供新思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治疗进展
    何欣, 黄玉琴, 青玉凤, 张全波
    2021, 36(1):  75-7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6
    摘要 ( 446 )   PDF (380KB) ( 75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RA-ILD并无确凿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RA-ILD药物的研究,包括免疫抑制剂、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改善病情抗风湿生物制剂、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抗纤维化等药物。本文对近年来RA-ILD治疗进行综述。

    肠道菌群与尿酸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雅楠, 侯云霞, 李鸿斌
    2021, 36(1):  80-8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7
    摘要 ( 723 )   PDF (357KB) ( 244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数据显示,由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加。根据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5.5%~19.3%,且仍在不断增高,患者超过1.8亿,并且逐渐年轻化。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不仅被认为是痛风的生化基础,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疾病的核心环节之一,血尿酸水平与痛风的发作概率、合并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采取旨在降低尿酸水平的管理策略。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关系、肠道菌群在调节炎症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将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肠道微生物菌群对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作用机制
    张立愔, 许龙, 吕冬云, 孙睿, 张国超, 盛雪
    2021, 36(1):  84-8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8
    摘要 ( 714 )   PDF (470KB) ( 8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整理当前的关键发现并对当前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叙述了肠道菌群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及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微生物细菌分泌物对AD发病产生相关影响,如脆弱拟杆菌释放的脂多糖(BF-LPS),暴露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后,促进AD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对机体免疫反应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改变。其次通过益生菌治疗影响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饮食方面的自主改变等外界干预,对逆转AD病程具有重要作用。

    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TNF-α、组织因子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武媚曼, 华毛
    2021, 36(1):  89-9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19
    摘要 ( 432 )   PDF (351KB) ( 39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目前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肺动脉高压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氧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高原地区环境的低氧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有研究发现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导致凝血功能改变的众多因素中,炎症因子可能占主导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因子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发病机制中与凝血功能之间的作用,为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
    赵静思, 郝应禄, 李燕萍, 钱宝堂, 杨林红, 王鹏宇
    2021, 36(1):  93-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1.020
    摘要 ( 704 )   PDF (383KB) ( 187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心医学 (Psycho-cardiology) 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 是心血管与心理医学的重叠, 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双心医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需求,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 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同样的关注, 以维持机体整体平衡,追求心血管和心理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