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0
    循证研究
    维生素D水平与抽动障碍关系的meta分析
    林晓霞, 柯钟灵, 陈燕惠, 陈慧, 陈先睿
    2020, 35(12):  1061-106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1
    摘要 ( 478 )   PDF (1087KB)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分析儿童抽动障碍与维生素D(Vitamin D, VitD)水平的临床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ochrane 图书馆、PubMed和EMbase上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8月。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总计1 043例,其中TD组620例,健康对照组423例。本研究显示TD组儿童血清25羟基VitD平均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MD=5.24,95%CI:9.75~0.72,P<0.02)。亚组分析显示:TTD与CTD组儿童的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55,95%CI:-2.43~5.53,P<0.45);CTD组与TS组儿童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6,95%CI:-0.08~2.21,P=0.07);TTD组与TS组儿童血清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47,95%CI:-1.16~8.10,P=0.14)。4篇文献显示TD组男性儿童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80~2.32,P=0.25)。TD儿童较健康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03,95%CI:-0.33~0.39,P=0.86)。结论本  meta分析表明TD儿童的血清25羟基VitD水平较健康儿童低,但亚组之间无差别。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meta分析
    罗凯峰, 冯传杰
    2020, 35(12):  1067-107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2
    摘要 ( 399 )   PDF (2651KB) ( 1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综合评价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相关病例对照试验数据,文献质量评分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量表,数据分析用RevMan5.3。结果  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年龄,糖尿病,Killip分级≥2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维持高收缩压水平,急诊PCI启动时间,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病变支数≥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使用替罗非班,TIMI血流分级(P<0.01)。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术前killip分级≥2级、启动PCI时间延长、高Gensini评分、左主干病变、病变支数≥2、高hsCRP、高NTproBNP、高CKMB、TIMI血流分级≤2级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术前高LVEF值、维持高收缩压水平和使用替罗非班是保护因素。
    论著
    家庭压力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体力恢复的影响
    张晗, 史云科, 张敏, 蔡红雁, 李健,
    2020, 35(12):  1078-108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3
    摘要 ( 469 )   PDF (419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庭压力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康复和行为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首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出院前1天用家庭压力量表(FSS)、哥本哈根倦怠量表的一般倦怠子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其基线家庭压力、倦怠、焦虑、抑郁水平。出院1个月时随访,分别用简短体力测试方案(SPPB)、生活质量8条简明量表(SF8)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按照不同性别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男女患者的基线家庭压力水平对出院1个月时的体力状况(SPPB得分)、SF8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的影响。结果  总体样本的基线家庭压力水平与出院1个月时SPPB得分无相关性,与生理、心理健康评分呈负相关。女性患者基线家庭压力水平与出院1个月时SPPB得分、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基线家庭压力水平与出院1个月时SPPB得分、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呈负相关。排除年龄、吸烟、饮酒、既往病史,以及基线抑郁/倦怠水平等混杂因素影响后,男性患者的基线家庭压力对1个月后SPPB得分、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有影响。结论  家庭压力较高的男性ACS患者发病1月后的体力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低,而在女性患者中未见此效应,提示家庭压力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有性别差异。
    uNGAL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评估
    申新新, 张大红, 王震, 韩巍, 刘君, 谭慧莲
    2020, 35(12):  1084-108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4
    摘要 ( 360 )   PDF (396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的测定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择期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CHD患者348例。分别检测术前、术后4、24小时uNGAL及血清肌酐(Scr)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分别计算各组uNGAL及Scr变化情况。结果  348例CHD患者中58例发生了CIN, CIN组年龄、糖尿病病史、Merhan评分(≥60岁)、置入支架数和应用造影剂剂量均高于非CIN组。老年CIN组与非CIN组Scr水平在术后24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NGAL水平在术后4小时及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CIN组与非CIN组间uNGAL水平在术后24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小时uNGAL诊断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界值为47.50 ng/ml,灵敏度为0.661,特异度为0.686。 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uNGAL水平即有升高,尤其对老年CHD患者CIN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其早期诊断CIN的参考指标。
    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的差值及影响因素
    罗迪, 王小飞, 王蕾
    2020, 35(12):  1089-109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5
    摘要 ( 457 )   PDF (372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肱动脉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值,评价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于我科因心血管疾病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近1月内有无出现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将入选患者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即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NTproBNP)、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记录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同时测量肱动脉SBP、DBP值,应用Gena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结果  实验组LVEF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SBP,cDBP、△SBP(△SBP =SBPcSBP),△DBP(△DBP= DBPcDBP)、Genaini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Genaini积分为△BP<10 的危险因素(P<0.01,OR=28.836)。结论  监测中心动脉-肱动脉血压差值可能为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提供参考。
    miR-16 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功能分析
    靳星, 李文祎, 马蓉
    2020, 35(12):  1093-10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6
    摘要 ( 426 )   PDF (485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miR16与冠心病的关系,并阐明该miR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表型的调控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49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miR16的表达强度。将miR16类似物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D2和E1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miR16可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下调cyclin D1、D2和E1的表达。结论  miR16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表达降低,该miR可能通过靶向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D2和E1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梁玉玲, 李文晞, 古学文
    2020, 35(12):  1097-110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7
    摘要 ( 707 )   PDF (368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氧化应激指标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OPP和MDA明显降低,而血清SOD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ICAM1及vWF明显升高,而血清NO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肯定,更有利于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
    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和筛查效果分析
    洪婉婷, 孙秀丽, 鲍兰军, 杨南华, 陈骕, 管晓波, 施敏
    2020, 35(12):  1101-110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8
    摘要 ( 474 )   PDF (421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抑郁情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和抑郁自评量表量表对抑郁障碍的筛查效果。方法  纳入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43例,采集人口统计学、心率、高血压病、BMI、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凝血因子活性结果,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测量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情况,建立回归模型观察纳入变量对SDS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  43例中评分指数达到抑郁者14例(32.6%)。回归分析显示发现,HbA1c (β=4.01,P<0.01)与PSQI(β=0.83,P<0.05)对SDS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影响,且HbA1c回归系数较大。ROC曲线诊断发现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95%CI:0.7130.969,P<0.01),  最佳界值40.5,Youden指数0.592,敏感性69.2%,特异性90%。结论  临床上应对脑卒中后高血糖、睡眠质量差者进行及时筛查和干预。SDS量表能有效筛查患者的抑郁障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成像评估脑胶质瘤级别的应用价值
    张照明, 于向锋, 宋吉慧
    2020, 35(12):  1106-111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09
    摘要 ( 577 )   PDF (1077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成像技术(MRS)在评估胶质瘤等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10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胶质瘤(LGG)组(54例)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组 (49例)。比较两组术前的磁共振检查结果中扩散系数(ADC),相对扩散系数(rADC))、胆碱(Cho)、肌酸(Cr)和N乙醇天门东氨酸(NAA)的差异性。结果  HGG组和LGG组中,ADC的比值分别为(1.51±0.47)×10-3  mm2/s和(1.37±0.29)×10-3  mm2/s(P<0.01); rADC比值分别为(1.87±0.49)×10-3  mm2/s和(1.66±0.37)×10-3  mm2/s(P<0.01);Cho/Cr的比值分别为2.21±0.46和4.02±0.48(P<0.01);Cho/NAA 的比值分别为2.19±0.41和4.21±0.58(P<0.01);NAA/Cr的比值分别为0.81±0.22和0.47±0.1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C、rADC、Cho/Cr、Cho/NAA和NAA/C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842、0.766、0.801及0.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及MRS在术前评估脑胶质瘤级别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弥补了MRI常规序列的不足,对临床医生诊疗方案的制定起指导作用。
    肌内效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行能力短期临床疗效
    施伯瀚, 黄春萌, 朱燕, 陈柱, 厉坤鹏, 罗云, 肖忠新, 唐燕甫, 徐倩, 徐燕
    2020, 35(12):  1111-111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0
    摘要 ( 524 )   PDF (428KB)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行能力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组(A组)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安慰剂组为假贴布治疗组(B组)。每组病人均进行为期7天的治疗,分别在治疗3天、7天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 m步行速度测定(10meter walking test,10MWT),站起-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 Go Test,TUG),以及膝关节伸肌(股四头肌)力量(等速肌力测定膝关节伸展向心收缩峰力矩(peak torque,PT))的变化情况,  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疼痛及膝关节伸肌力量,并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治疗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步行)、10 m步行速度测试,站起-行走计时测试、膝关节伸展向心收缩峰力矩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组间各项指标比较,A组较B组具有更好的改善程度(P<0.05)。此外,VAS评分(步行)高于在静息状态下评分,且A组治疗后VAS评分(步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疼痛、改善伸膝肌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
    胡雅婷a, 梁治平b, 张君臣, 徐武华a
    2020, 35(12):  1116-111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1
    摘要 ( 642 )   PDF (667KB) ( 2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SCNS)是一种以小脑和脑干等功能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组织表面铁沉积为影像学特征的罕见病。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发作性头痛、渐进性感音性耳聋、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轻微锥体束征为临床特征,但无脑出血病史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及MR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和早期诊治手段。
    讲座
    不同人群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危害及其应对策略
    吕雪, 方琨, 郝文卿, 韩玉鑫, 杨乃龙
    2020, 35(12):  1120-112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2
    摘要 ( 469 )   PDF (456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体力活动的逐渐减少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主要病因逐渐由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转变为胰岛素抵抗。由于机体正常的代偿机制,胰岛素抵抗必然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可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普遍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在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并不少见。作为疾病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持续高胰岛素血症在体内的存在对多个组织和器官以及内部环境的稳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准确识别和纠正不同人群高胰岛素血症对糖尿病的预防、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综述了不同人群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病机制及持续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各方面的危害;其次概述近年来相关的人群管理和治疗策略,低碳生酮饮食结合运动疗法可能是治疗肥胖、糖尿病前期甚至2型糖尿病的首选。
    综述
    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估
    严泽锋, 冯磊, 管志福, 吴孟娜, 邵聪, 马琦欣, 毕千叶, 骆贝贝
    2020, 35(12):  1126-113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3
    摘要 ( 440 )   PDF (431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力衰竭通常是一种复杂且进行性的综合征,其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特点,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一直是世界公共卫生负担较重的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易反复,心功能可迅速加重,预后较差,尽管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严重心力衰竭患者1年病死率依然高达50%。因此,寻找新型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对帮助诊断或鉴别诊断心力衰竭、判断预后、危险分层以及监测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肾脏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多项研究发现sST2作为新一代心力衰竭管理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预后、监测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进展
    赵晓琴, 范耀东
    2020, 35(12):  1132-113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4
    摘要 ( 470 )   PDF (404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力衰竭(HF)是全球老龄化社会中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HF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发病率及病死率仍不可小觑。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作为HF的创新治疗对心室重塑的改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对LCZ696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外周血NLR、PLR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徐坤保, 李忠诚
    2020, 35(12):  1137-114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5
    摘要 ( 1221 )   PDF (382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世界癌症中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针对肺癌的诊断方式主要以影像学、病理组织活检、纤维支气管镜为主,上述检查费用昂贵,且部分检查具有侵入性,间接导致肺癌患者早期诊断率较低。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肿瘤诱发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机体炎症反应的指标,已被证实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相关。血常规具备安全、快捷、廉价等优点,外周血NLR、PLR参数易于获得,可以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胃癌腹膜转移防治进展
    朱思颖 , 赵红
    2020, 35(12):  1142-11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6
    摘要 ( 314 )   PDF (416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转移作为进展期胃癌首要的转移和死亡原因,其自然病程小于5个月,且缺乏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已成为胃癌防治的重难点。目前主要采用全身化疗、手术、局部腹腔灌注及热灌注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来处理原发及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抗凝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孙如梦, 李英
    2020, 35(12):  1148-115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2.017
    摘要 ( 359 )   PDF (371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凝药物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或预防血栓性疾病。抗凝相关性肾病是近年来报道的抗凝剂使用相关并发症,其对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及增加全因死亡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将对抗凝相关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给予患者及时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