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20
    循证研究
    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张琴霞, a, 张海福, b, 吕群a
    2020, 35(11):  965-97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1
    摘要 ( 584 )   PDF (1153KB) ( 14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应用替格瑞洛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OVID、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在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的临床试验。本次试验的主要终点为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呼吸困难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以及心血管源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升高(24.5% vs 13.8%,OR:2.04,95%CI:1.562.66,P<0.05);但替格瑞洛组在心肌梗死率(6.8% vs 10.6%,OR:0.61,95%CI:0.430.87,P<0.05)、卒中发生率(1.1% vs 2.9%,OR:0.41,95%CI:0.200.84,P<0.05)、心源性死亡率(4.9% vs 8.8%,OR:0.53,95%CI:0.350.79,P<0.05)上均比氯吡格雷组具有显著优势。结论  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中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高,但心血管源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
    论著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何正飞, 汪笛青, 何晓兰, 孙凌刚
    2020, 35(11):  971-97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2
    摘要 ( 541 )   PDF (399KB) ( 13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152例, 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SCF/NR组和正常血流组,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BMI、高血压史、家族史、吸烟、饮酒、术前TIMl血流分级、killip分级、尿潜血、左心室舒收末内径、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位置、弥漫程度、介入治疗方法、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WB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c)、K+、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2聚体(DD)、病变血管支数、病变血管长度、病变血管直径、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NR组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高于无SCF/NR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LDL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CI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MMP-1、MMP-3、TIMP1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作用
    陆玉琴, 李应东, 刘凯
    2020, 35(11):  976-97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3
    摘要 ( 607 )   PDF (353KB) ( 21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 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未经治疗或停药1周以上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病史分为窦性心律组及房颤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MMP1、MMP3、TIMP1水平、Hcy、尿酸(UA)、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年龄、UA、Hcy、MMP1/TIMP1,MMP3/TIMP1,LAD升高(P<0.05), 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年龄、Hcy、LAD及MMP1/TIMP1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高Hcy、LAD增大及MMP1/TIMP1增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张航, 安景辉, 石凤梧
    2020, 35(11):  980-98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4
    摘要 ( 447 )   PDF (380KB) ( 13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心房黏液瘤摘除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18例同期行心房黏液瘤摘除+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黏液瘤摘除+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手术所见,肿瘤位置与心脏超声所见位置一致。术中所见肿瘤大小不一,形态呈分叶状、不规则形、类圆形等,质脆,多数为胶冻样,少数有完整包膜,表面可有黏液渗出或出血,少数表面出现钙化。部分肿瘤瘤体可坠入二尖瓣口或三尖瓣口。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经相应的治疗而治愈;术后新发心房颤动5例,均经用胺碘酮后转复正常;二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随访1年,18例患者均未见瘤体复发,心功能恢复到 NYHAⅠ~Ⅱ级。结论  心房黏液瘤摘除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是治疗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的患病风险
    高秀鑫a, 司月乔a, 丁振江a, 张英a, 刘会玲b, 刘静怡a, 韩超a, 孙王乐贤a
    2020, 35(11):  984-98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5
    摘要 ( 520 )   PDF (409KB) ( 18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CAD合并AF患者149 例(病例组),在同期入院患CAD未合并AF患者中采用随机抽取149例(对照组)。通过诊断试验及拟合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评价CAD患者PDW、RDW对AF的辅助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CAD患者PDW、RDW诊断A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612(95%CI 0.5840.616),0.684(95%CI 0.6240.744)(P均<0.001)。PDW的最佳诊断界值13.5%,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426、0.770、0.653、0.575;RDW的最佳诊断界值亦为13.5%,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31、0.651、0.646、0.6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DW>13.5%,RDW≥13.5%均为CAD合并AF的新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外周血PDW、RDW升高是CAD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望成为CAD患者预测发生AF较为新颖、可靠的临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
    心内科门诊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
    顾伟中a, 李秀娟, 曲军民b
    2020, 35(11):  988-99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6
    摘要 ( 433 )   PDF (355KB) ( 10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心内科门诊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规律进行横断面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烟台市某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候诊的符合标准的181例患者,进行自编人口学问卷和就诊情况问卷、SCL90和结构化诊断访谈,对SSD组和非SSD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例受访者有51例(28.2%)被诊断为SSD。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家庭关心的感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的症状持续时间、过去1年就诊次数、近1年是否接受过治疗、近1年治疗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测查结果比较,SSD组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分高于非SSD组(P<0.05,P<0.01)。结论 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SSD诊出率与消化内科、中医科等科室相当,女性多于男性,社会支持利用度低,症状持续时间长,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宁波分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
    王学鹏, 周晔, 徐斌, 金庸, 周人可, 励丽
    2020, 35(11):  992-9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7
    摘要 ( 521 )   PDF (396KB) ( 137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宁波地区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和常规住院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方法  入选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并纳入MMC管理的367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为MMC组。按照年龄、性别、病程、基线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1∶1匹配原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住院组。MMC组按照MMC标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住院组采取三甲医院的常规住院诊疗模式。回顾性分析随访半年后两种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访半年后,MMC诊疗模式组和住院诊疗模式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均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P<0.05)。 结论  MMC对宁波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较大改善作用,从8.32%下降至6.91%。与住院组相比,MMC组能够达到同等的血糖控制水平。
    荞麦化学成分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王保平, 张圆, 童红梅, 宋巧
    2020, 35(11):  997-100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8
    摘要 ( 454 )   PDF (359KB) ( 10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荞麦化学成分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根据糖尿病膳食标准定量摄入,观察组使用荞麦粉作为主食,对照组使用小麦粉为主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压、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丙二醇(MDA)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  荞麦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血压情况及降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刘满卓, 王慧, 赵素霞, 王静
    2020, 35(11):  1001-100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09
    摘要 ( 513 )   PDF (377KB) ( 165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按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且未进行溶栓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神经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对照组他汀类药物选择阿托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及尤瑞克林治疗,0.15  PNA,加入0.9%生理盐水 100 ml,静点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方法测定血浆oxLDL、hsCRP含量。 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oxLDL、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4天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未溶栓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李官红a, 李文a, 曾剑b, 张宇a, 邱清萍a, 郑玉琼a
    2020, 35(11):  1005-100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0
    摘要 ( 632 )   PDF (615KB) ( 121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01-26至2020-04-05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临床观察科确诊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新冠肺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4∶1;病例以40岁以上中老年为主,普通型患者多于重型患者,重型与普通型比为1∶5;前期主要为本土病例,2月中旬之后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本土病例中75%有武汉/湖北旅居史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11天;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恶寒为主,白细胞未见明显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胸部CT以双肺磨玻璃样改变为主。重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胸部CT评分高于普通型患者。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以男性为主,4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发热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重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胸部CT病灶明显。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病因分析
    石友山, 陈天浩
    2020, 35(11):  1010-101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1
    摘要 ( 545 )   PDF (412KB) ( 126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病因、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为PDAP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次PDAP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疗效及转归。结果  94例次PDAP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以G+菌感染为主的操作性污染(53.19%)、其次为G-菌感染为主的肠源性感染(27.66%)。94例次患者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65例次,阳性率为69.15%。65例次培养分离出菌株67株,其中G+菌45株(67.16%),G-菌20株(29.85%),真菌2株(2.99%)。本中心最主要的致病菌是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而G-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为常见。G+菌对青霉素(91.11%)、红霉素(91.11%)和苯唑西林(88.89%)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无耐药。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未出现耐药,而对头孢他啶(10.00%)、头孢吡肟(5.00%)耐药率均较低。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伊曲康唑均无耐药。治疗后51例次治愈(78.46%),退出14例次(21.54%),退出患者中有1例死亡,病死率1.54%,13例次拔管改血透。G+菌与G-菌感染的患者比较治愈率与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真菌感染采取尽早拔管,转为血液透析。结论  本中心需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教育,提高培养阳性率,PDAP的主要致病菌仍然以G+菌为主,头孢菌素一代联合三代仍然可作为本中心初始经验用药。
    儿童预激性心肌病4例并文献复习
    董旭情, 冯琳, 王晓宁, 吴新华, 何娟
    2020, 35(11):  1015-101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2
    摘要 ( 486 )   PDF (360KB) ( 12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4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了解该病转归,同时探讨该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病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4例患儿均符合预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其中3例行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存在旁道,给予射频消融术,病例1和病例2预激综合征消失,病例3仍有预激综合征;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均逐渐回缩,左心室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此病预后良好。病例4尚未行射频消融术,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  射频消融术为预激性心肌病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诊断时年龄、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及预激的类型(旁道位置及数量)是预激性心肌病的影响因素。
    基于基因检测诊断晚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1例
    陈星星, 雷晓燕, 孙永红, 胡筱霞, 赵淑珍
    2020, 35(11):  1019-102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3
    摘要 ( 427 )   PDF (1556KB) ( 15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例晚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 LINCL) 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遗传学分析。该患儿TPP1存在 c.1424C>T(p.Ser475Leu)和 c.962A>G(p.His321Ar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其父亲和母亲,突变致病性分析均为有害和致病,蛋白序列同源性比对中同源区域均为高度保守。患儿可能是由 TPP1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晚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其中c.962A>G(p.His321Arg)位点突变尚未见报道,新突变基因的发现扩大了该基因的突变谱,为阐明LINCL遗传机制提供线索和方向。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可作为发现LINCL的诊断手段,可为临床表型复杂的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
    超高浓度甲氨蝶呤中毒抢救成功1例并文献复习
    袁宇婷, 田川, 刘丽丽, 叶中绿
    2020, 35(11):  1026-102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4
    摘要 ( 1999 )   PDF (388KB) ( 241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 高危)5月余,为进行巩固阶段化疗再次住院。按照治疗方案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 )5 g/m2化疗,解救药物亚叶酸钙剂量按照首剂甲氨蝶呤起第43小时(即满42小时)进行解救,亚叶酸钙每次用量为15 mg/m2,48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32 μmol/L。考虑甲氨蝶呤中毒,暂停所有化疗,按照甲氨蝶呤(MTX)中毒方案予大剂量亚叶酸钙解救,并加强补液水化、碱化,强迫利尿等处理, 72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16.9 μmol/L;继续予大剂量亚叶酸钙、水化、碱化。患儿腹痛无改善,第82小时起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96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仍达到7.2 μmol/L ,考虑CRRT效果不佳,故于MTX后124小时开始行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后继续行CRRT。第120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下降到3.8 μmol/L。中毒第7天即148小时,为加快解毒再次行血浆置换。第192小时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下降到0.52 μmol/L。
    讲座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临床意义
    郭其凤, 许祥林
    2020, 35(11):  1030-103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5
    摘要 ( 1022 )   PDF (2008KB) ( 109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iLBBB)在心电图上的表现特异性不高,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复习了多年来有关iLBBB的相关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意义做较全面的总结,尤其是对部分存疑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iLBBB提供参考。
    综述
    狼疮性脑病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刘璇, 梁军, 侯亚义, 窦环
    2020, 35(11):  1035-104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6
    摘要 ( 370 )   PDF (463KB) ( 14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疮性脑病(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系统出现损害的常见并发症,常表现为头痛、癫痫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该病起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NPSLE的诊断缺乏金标准且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寻找NPSLE的生物标记物对其早期诊断、疾病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NPSLE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NPSLE提供参考。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张强, 王佳昱, 刘山, 秦雪娇, 董艳红
    2020, 35(11):  1042-104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7
    摘要 ( 547 )   PDF (317KB) ( 10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运动抑制等临床症状。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通过无创刺激而影响大脑兴奋性的一种新型康复手段。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PSD康复的机制、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研究进展
    倪婧雯, 李树军, 方柯南
    2020, 35(11):  1045-104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8
    摘要 ( 923 )   PDF (388KB) ( 141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病毒感染后,以意识水平进行性恶化、频繁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后细胞因子风暴,基因易感性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关于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救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集中于针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但该病进展快,部分患儿在前驱感染后短时间内即出现严重脑功能障碍,即使给予积极救治,仍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
    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预防的研究进展
    黄春贞, 王洲洪
    2020, 35(11):  1049-105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19
    摘要 ( 356 )   PDF (348KB) ( 90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花费巨大,预防尤为重要;抗真菌药物,真菌免疫治疗,乳铁蛋白、益生菌的应用等措施均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但是单独哪一种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患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预防方案。
    基于新冠肺炎中ACE2的作用及其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新认识
    于澈, 赵雪, 王荣
    2020, 35(11):  1053-105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1.020
    摘要 ( 561 )   PDF (381KB) ( 5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然肆虐,虽然多数研究以肺脏为主战场,新冠肺炎相关肾脏损伤却十分常见,新冠肺炎相关的急性肾损伤显著增加多器官衰竭程度及病死率。近年来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作为新冠病毒受体,成为进入人体内增强病毒感染的重要门户。而ACE2早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期间被发现,但机制并不明确。ACE2本身作为酶类在心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发挥重要作用,与ACE一起共同平衡RAS的激活,对于器官具有保护作用。随着基因组学及新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对于ACE2的非肽酶作用同样具有新的发现,ACE2大量表达于肾脏局部,是否是介导新冠病毒肾损伤的重要原因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