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循证研究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方法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meta分析
    孙忠华, 徐驰, 王越, 刘丽洁, 李棒棒, 刘学娟
    2020, 35(10):  869-87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1
    摘要 ( 397 )   PDF (1371KB) ( 199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辅助西医常规方法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CNKI、 WANFANG DATA、 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0年3月,按照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采用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分析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共计1 41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03例,对照组7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SCAP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1.29,95%CI(1.20,1.38),P<0.01],能够更好地降低白细胞计数[WMD=-3.30,95%CI(-3.69,-2.91),P<0.01],能够更好地降低C反应蛋白原水平[WMD=-4.45,95%CI(-8.16,-0.74),P=0.02],能够更好地降低综合评分APACHE Ⅱ[WMD=-0.97,95%CI(-1.32,-0.61),P<0.01],能够更好地降低机械通气时间[WMD=-87.36,95%CI(-173.91,-0.80),P=0.05],能够更好地降低ICU住院时间[WMD=-66.44,95%CI(-122.38,-10.51),P=0.02]。仅有3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SCAP可能发生包括皮肤瘙痒、头晕头痛、腹泻、上肢疼痛和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  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CAP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ICU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但鉴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局限性,meta分析结果仅供临床应用参考。
    论著
    一起聚集性发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叶婵媛, 章晓莉, 连江山, 贾红宇, 杨益大
    2020, 35(10):  876-87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2
    摘要 ( 652 )   PDF (384KB) ( 20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浙江一起宗教大型集会活动导致的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聚集、暴发流行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控制其传播。方法  收集浙江2020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发病中21例肺炎病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1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58.94±7.45)岁,10例(47.6%)有基础疾病,仅有1例患者被诊断为重症病例,其余均为轻症,期间没有患者死亡。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19(90.5%)],咳嗽[15(71.4%)],咳痰[9(42.8%)],少见症状包括乏力[1(4.7%)]、腹泻[1( 4.7%)]及头疼[1(4.7%)],从接触到疾病发作的中位时间为7(3~11.5)天。入院时57.14%(12/21)的患者白蛋白减少, 42.85%(9/21)的患者钠离子减少,38.09%(8/21)的患者尿素氮降低,28.57%(6/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及各14.28%(3/21)的患者钾离子、白细胞减少,另外,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分别占61.90%(13/21)、61.90%(13/21)、33.33%(7/21)、23.80%(5/21). 所有患者入院时肺部CT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影像学多表现为以磨玻璃/斑片样改变为主的双侧肺部感染。结论  本起聚集性病例起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群体聚集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扩散,且新型冠状病毒老年人更加易感,非常时期应限制大型集会,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接触,有助于疾病控制。
    6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邹语嫣1,冯平勇2,梁康宁3a,王立东3b,田荣华1,邓兰婷1
    2020, 35(10):  880-88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3
    摘要 ( 727 )   PDF (1126KB) ( 9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胸部薄层CT的影像表现,分析其演变过程,熟悉其肺部CT表现,了解其病程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3月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64例患者资料,分析胸部薄层CT表现,64例患者均进行5次胸部CT扫描,其中4例肺部CT未见异常,研究另60例患者CT演变特点。结果  COVID19的CT表现多变,主要表现为双肺不对称分布胸膜下为主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影,最初铺路石征较多见,后来向模糊影、条索影变化,本组病例患者症状发作后的第1周和第2周肺部病变显著增加,随后肺部CT评分逐渐下降,双肺下叶CT评分较高,其次是右肺上叶,左肺上叶CT评分最低。结论  COVID19大部分病例肺部病灶在28天左右可完全消失,但我们需要经过长期大样本随访观察肺部是否会遗留不可逆损伤。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
    刘海宁,蒲冬玉,毕方杰,尹波
    2020, 35(10):  885-88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4
    摘要 ( 458 )   PDF (438KB) ( 101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Vaspin)水平,并探讨血清Vaspin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组)、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8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Vaspin、sVCAM1、sICAM1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常规检测其他临床生物化学指标。在UA组,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血清Vaspin与sVCAM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血清sVCAM1、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组(分别P<0.01)及对照组(均P<0.01)。UA组血清Vaspin水平与sVCAM1(r=0.354,P=0.001)、sICAM1(r=0.287,P=0.006)、hsCRP(r=0.3111,P=0.003)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降低,并与sVCAM1、sICAM1、hsCRP呈负相关,提示血清Vaspin与血管内皮损伤、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克1,轩静静2
    2020, 35(10):  890-89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5
    摘要 ( 466 )   PDF (389KB) ( 8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50例,依据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组,分别为心力衰竭组(n=120)与非心力衰竭组(n=430)。分析两组基本资料、化验检查、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予以对比,探索左心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肌钙蛋白1(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前降支(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及时评估cTnI与CKMB最高值、急诊血运重建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LAD病变、是否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择期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发生与否,必要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降低左心衰竭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徐丽华,冀瑞俊,高素颖,于凯,杨红娜,何艳,耿颂
    2020, 35(10):  895-89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6
    摘要 ( 527 )   PDF (398KB) ( 14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体感游戏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步态的影响
    夏敏1,2,江一静1, 郑得忠1,2,王辉兴1,2,詹增土1,林志诚1
    2020, 35(10):  900-90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7
    摘要 ( 512 )   PDF (368KB) ( 259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体感游戏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认知、步态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35例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7)和实验组(n=18),其中5例脱落,两组各剩1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步态训练4周,实验组在接受传统的步态训练基础上的增加游戏训练4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  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双负荷计时“起立-行走”测试(doubletest the time up and go, TUGTDT),10米步行测试对PD患者进行评分。30例患者完成了干预其中对照组15例,实验组15例。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UPDRSⅢ、BBS、TUGTDT测试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0米步行测试、MoC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  传统步态训练结合游戏较单纯传统步态训练更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平衡及认知。
    女性供者特征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造血和免疫细胞组份的影响
    尚博菲,孙于谦,王欣玉,常英军,刘艳荣,王昱,黄晓军,赵晓甦
    2020, 35(10):  904-90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8
    摘要 ( 469 )   PDF (350KB) ( 81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女性健康供者特征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组份的影响。方法  111名健康女性供者应用GCSF动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数量,并分析怀孕、年龄、身高等供者特征对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细胞组份的影响。结果  111例女性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以每公斤供者体重计算的中位值分别为2.39×106/kg、226.57×106/kg、120.80×106/kg、89.99×106/kg和15.05×106/kg。①年龄对混合移植物中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②体重指数(BMI)对混合采集物中的CD3+T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③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的淋巴细胞(LYM)对混合采集物中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④骨髓干细胞采集当天的LYM对混合采集物中CD3+T细胞和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影响;⑤与怀孕供者相比,未怀孕供者混合采集物中含有更高数量的CD3+CD8+ T细胞。结论  供者年龄、BMI、是否怀孕以及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的LYM是骨髓免疫组份的主要影响因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CD19  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扩增的影响
    吕翠翠, 李新,李青,穆娟,王嘉,袁婷,江嫣雨,邓琦
    2020, 35(10):  909-91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09
    摘要 ( 474 )   PDF (655KB) ( 9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对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扩增、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10例难治/复发Ph+ ALL患者(TKIs组)和16例难治/复发Ph阴性BALL患者(非TKIs组),TKIs组给予TKIs口服。在输注CD19 CART细胞后第0、4、7、14、21和28天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19 CART细胞,分析两组输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TKIs组外周血中CD19 CART细胞的峰值高于非TKI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7);两组细胞因子峰值、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分级、第14天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Is促进CD19 CART细胞在难治/复发Ph+ ALL中的扩增,不抑制CD19 CART细胞的疗效,不加重其不良反应,近期及远期疗效肯定。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形态特点及临床疗效分析
    吴鹏,张佳晨,沈蕾
    2020, 35(10):  914-92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0
    摘要 ( 384 )   PDF (777KB) ( 154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压形态特点,以及睡前服用降压药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182例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和临床指标,描述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和特殊血压类型分布。分析睡前服用降压药对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结果  不同CKD分期患者的年龄、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形态以非杓型为主。与杓型血压组患者比较,非杓型或反杓型患者的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偏高,血红蛋白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sCRP是发生异常血压节律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诊室血压控制率25.3%,动态血压控制率14.3%,均控制率5.5%,夜间血压未控制率83.5%。19.8%的患者有隐匿性高血压,8.8%的患者有白大衣性高血压。将降压药改为睡前服用的患者3个月后的24 h尿蛋白和血尿酸显著改善(P<0.05)。结论  CK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形态以非杓型为主。年龄、hsCRP是发生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越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非杓型血压。睡前服用降压药可能通过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来减少尿蛋白及降低血尿酸。
    血清klotho蛋白、FGF23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
    姚灿,王荣珍,刘天喜
    2020, 35(10):  922-92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1
    摘要 ( 508 )   PDF (465KB) ( 99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和FGF23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分法(MQsGA),将CAPD患者分为3组,  A组:营养良好组;B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C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结果  本中心CAPD合并营养不良的概率为59.2%,重度营养不良概率为16.7%。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PTH、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QsGA评分与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及klotho呈负相关,与CRP、FGF23及PTH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otho、FGF23与腹膜透析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血清klotho、FGF23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血清klotho、FGF23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黄华,彭晨星,陈宇彬
    2020, 35(10):  927-93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2
    摘要 ( 556 )   PDF (358KB) ( 107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总结皮肌炎(DM)或多发性肌炎(P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M/PM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就诊并符合2004年国际肌病协作组建议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分类诊断标准的212例DM/PM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半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研究组(死亡组)和对照组(非死亡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总结DM/PM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男性、白蛋白(ALB)<35  g/L、铁蛋白升高、抗MDA5抗体阳性、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LB<35  g/L、铁蛋白升高、抗MDA5抗体阳性、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与DM/PM死亡密切相关(P<0.05)。结论  男性、ALB<35 g/L、铁蛋白升高、抗MDA5抗体阳性、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为DM/PM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冯秀,叶红,王世彪,刘光华
    2020, 35(10):  931-93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3
    摘要 ( 538 )   PDF (369KB) ( 179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腹型过敏性紫癜共168例,根据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113例,病例组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对照组为皮疹先于腹痛出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68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占比高达32.7%(55/168),皮疹滞后于腹痛出现的时间范围为1~20天。两组间粪便隐血试验、入院体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腹痛合并D二聚体升高的儿童,需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D二聚体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病例报告
    以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为初始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1例并文献复习
    焦晓丹,赵靖,袁雅冬
    2020, 35(10):  935-93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4
    摘要 ( 481 )   PDF (705KB) ( 10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院收治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 AFOP)1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双肺少许干湿性罗音,胸部CT表现为双肺实变,少许胸腔积液,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显著升高,CT引导肺组织穿刺病理可见“纤维球”,诊断为RA相关AFOP,经激素治疗后病灶吸收好转。AFOP临床少见,病死率高,极易误诊重症肺炎,肺组织病理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激素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案,尽早明确诊断是预后的关键。
    综述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衰老与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张乙a,徐洪b
    2020, 35(10):  939-94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5
    摘要 ( 569 )   PDF (332KB) ( 112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衰老是肺纤维化进程的关键步骤之一,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衰老则可能通过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肺纤维化壁龛,从而加速了肺纤维化进展。而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衰老作为靶向,可能是今后治疗肺纤维化的策略之一。
    肺结核与肺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百远1,李元军1, 2,高非凡1
    2020, 35(10):  943-94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6
    摘要 ( 473 )   PDF (380KB) ( 63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和肺癌是导致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肺结核作为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耐药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大气污染、烟雾暴露、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结核病增加肺癌风险,肺癌导致结核病的重新激活,两种疾病并存使得临床诊治难度加大。因此,本文就肺结核与肺癌相关的流行病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疾病并存的诊治进行综述。
    血清学指标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江萍1,王存凯2,王玉珍2
    2020, 35(10):  947-95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7
    摘要 ( 381 )   PDF (359KB) ( 48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引起我国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HCC进一步发展、恶化的关键步骤,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干预肝纤维化进展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肝组织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可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程度,本文就血清学指标评估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及预后方面做一简要概述。
    不安腿综合征与抑郁情绪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晨菲,耿丽娟,张永志,刘惠苗,王文婷,顾平
    2020, 35(10):  952-95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8
    摘要 ( 740 )   PDF (417KB) ( 75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安腿综合征与抑郁情绪的共病率很高。两者互相关联,可共同促进疾病进展,给患者带来躯体和身心不适,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治时应重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防止抗抑郁药物的不当使用诱发不安腿综合征,本文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关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对不安腿综合征与抑郁情绪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抗抑郁剂所致磨牙症的研究进展
    孙振晓,于相芬
    2020, 35(10):  957-96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0.10.019
    摘要 ( 1205 )   PDF (330KB) ( 86 )   HT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磨牙症(Bruxism)是口腔副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在非自主状态下咀嚼肌重复收缩引起上下牙出现彼此磨动或紧咬的现象。文献报道,5羟色胺(5HT)能抗抑郁剂可引起磨牙症。本文对抗抑郁剂所致磨牙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