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循证研究
    瑜伽干预颈痛效果的Meta分析
    张敬之, 刘晓龙, 许思毛
    2021, 36(6):  485-49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1
    摘要 ( 521 )   PDF (1458KB) ( 94 )   HTML ( 3)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瑜伽在干预颈痛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活动度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有关瑜伽干预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英文文献6篇,共计38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瑜伽减轻患者颈部疼痛优于对照组[MD(95%CI)=-1.20(-1.40,-1.00),P<0.01],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优于对照组[MD(95%CI)=-5.33(-7.19,-3.47),P<0.01],提升患者颈部前屈[MD(95%CI)=8.04(5.24,10.84),P<0.01]、后伸[MD(95%CI)=8.57(5.41,11.74),P<0.01]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瑜伽在减轻颈椎病、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瑜伽干预在改善颈痛患者的疼痛、颈部功能障碍和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琥珀酸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马飞, 方雪花, 高德全, 张伟
    2021, 36(6):  491-49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2
    摘要 ( 725 )   PDF (3178KB) ( 9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琥珀酸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基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琥珀酸美托洛尔、曲美他嗪等主题,基于CNKI、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对其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检索,最终纳入文献11篇。评估文献质量后,从中提取相关指标[总有效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肽尿肽(BNP)、不良反应发生率]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观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70,95%CI:2.16~6.33,Z=4.76,P<0.01);观察组SBP、DBP、HR、LVEDD、LVESD、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MD=4.07,95%CI:1.60~6.55,Z=3.22,P=0.0001);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12,95%CI:0.06~0.24,Z=6.11,P<0.01)。结论 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论著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受累的临床特点
    李惠婷, 孟景红, 顾光, 陈海英, 王俊祥
    2021, 36(6):  500-50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3
    摘要 ( 501 )   PDF (855KB) ( 9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髋关节受累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331例,依据患者是否合并髋关节受累分为普通AS组和AS合并髋关节受累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既往用药史,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31例AS患者有224例(73.7%)合并有髋关节受累。AS伴髋关节受累组的年龄及发病年龄均显著低于普通AS组(P<0.01),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AS组(P<0.05),男性比例、既往激素使用率以及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普通AS组(P<0.05)。眼炎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AS组(P<0.05)。分析显示男性(OR=4.29,P=0.007)、低龄发病(OR=2.98,P=0.003)为AS合并髋关节受累的危险因素。结论 AS合并髋关节受累较常见,且合并髋关节受累者相对病情更重,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男性及低龄发病为其危险因素。

    RDW、NLR、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预测价值
    吴昊, 李静
    2021, 36(6):  504-50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4
    摘要 ( 767 )   PDF (921KB) ( 7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10例在消化内科确诊为AP的患者,126例为轻症组、42例为中度重症组、22例为重症组、20例为危重组,比较4组基本资料及相关参数,评估RDW、NLR、D-二聚体及联合检测对AP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四组基本资料比较,由MAP组至CAP组,患者RDW、NLR、D-二聚体、WBC水平逐步升高,血钙、ALB水平逐步降低(P<0.05);RDW、D-二聚体是AP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DW+NLR+D-二聚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87.5%。结论 RDW、NLR、D-二聚体均可以作为评估AP严重程度的指标,其中RDW的预测价值更好,三者联合检测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可靠性更高。

    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仲秋, 初建峰
    2021, 36(6):  509-51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5
    摘要 ( 684 )   PDF (848KB) ( 5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炎性因子变化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 vs 73.33%,P<0.05)。观察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PCT、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并且可缓解炎性反应,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哮喘-慢阻肺重叠、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VEGF、ICAM-1、IL-13、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付群, 郭迪, 赵文飞
    2021, 36(6):  513-51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6
    摘要 ( 556 )   PDF (861KB) ( 9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ACO)、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3(IL-13)、呼出气一氧化痰(FeNO)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哮喘患者77例(哮喘组)、COPD患者78例(COPD组),ACO患者80例(ACO组),对比3组一般资料、肺功能指标及VEGF、ICAM-1、IL-13、FeNO 水平。结果 COPD组年龄高于ACO组,ACO组年龄高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有吸烟史比例患者高于ACO组,ACO组有吸烟史患者比例高于COPD组(P<0.05);ACO组、哮喘组有家族史患者比例高于COPD组(均P<0.05);ACO组、COPD组FEV1、FEV1/FVC、FEV1/pre%低于哮喘组,而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RV/TLC高于哮喘组(均P<0.05);ACO组与COP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O组、哮喘组VEGF、ICAM-1高于COPD组,ACO组VEGF高于哮喘组(均P<0.05);哮喘组IL-13、FeNO高于ACO组及COPD组,ACO组FeNO高于COPD组(均P<0.05)。结论 ACO、哮喘、COPD患者VEGF、ICAM-1、IL-13、FeNO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艾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和D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预后的影响
    王爱
    2021, 36(6):  517-52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7
    摘要 ( 667 )   PDF (886KB) ( 7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和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分为3组,单纯DP治疗(对照组)30例,康艾注射液联合DP治疗(观察组一)34例,康艾注射液与贝伐珠单抗联合DP治疗(观察组二)31例。比较近期疗效、血清生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生活质量[肺癌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L)]及生存时间。结果 3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一、观察组二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VEGF、CA199、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血清VEGF、CA199、CEA、CYFRA21-1均以对照组>观察组一>观察组二(P<0.05)。3组FACT-L评分T1下降至最低(P<0.05)。T1、T2时点均以观察组二>观察组一>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一(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及贝伐珠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治疗NSCLC,能提升临床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血红蛋白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的相关性
    亢晓春, 张清琴, 陆志红, 孔灵利
    2021, 36(6):  522-52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8
    摘要 ( 431 )   PDF (900KB) ( 63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浓度与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均接受放疗治疗,观察随访患者治疗疗效,检测放疗前后Hb水平。结果 经放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8例,部分缓解(PR)患者30例,稳定(SD)患者29例,疾病进展(PD)患者21例;局部控制率为43.18%;局部控制患者放疗后Hb、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比例分别为(110.15±7.54) g/L和73.68%,明显高于无效患者 (P<0.05);局部控制患者病变长度>5 cm、TNM分期Ⅳ期比例分别为34.21%和31.58%,明显低于无效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病变长度及TNM分期是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OR=0.702、2.330和2.729, P<0.05);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明显长于放疗后Hb/放疗前Hb比值≤1患者(P<0.05)。结论 放疗前后Hb情况与食管癌患者局部控制及远期生存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CT影像学诊断模型对鉴别腹膜疾病的临床价值
    宋慧, 郑国启, 杨栋梁, 陈跃峰, 张力, 徐延峰
    2021, 36(6):  526-52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09
    摘要 ( 495 )   PDF (861KB) ( 10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Bayes判别分析建立诊断恶性腹膜间皮瘤、腹膜转移癌、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学综合诊断模型,探讨其对腹膜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腹膜增厚患者的CT图像,收集胸膜、腹膜病变图像,组间卡方检验筛选出可以入组的变量。然后将14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7例(79.6%)、检验组30例(20.4%),应用Bayes判别分析建立综合诊断模型。结果 通过3种腹膜疾病CT影像学表现组间比较,最终入组的变量为:腹膜增厚、大网膜增厚、肠壁固定、脏器受累(脏器浸润或转移)、胸膜斑。通过Bayes判别分析计算获得的三种腹膜疾病的CT影像学诊断模型。综合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9.7%,误判率为10.3%,检验组诊断准确率为86.7%,误判率13.3%,其中胸膜斑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贡献度最大,为20.4。结论 CT影像学诊断模型对腹膜疾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CT征象对照分析
    李朝俊, 孙诚鸿, 金文宇
    2021, 36(6):  530-53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0
    摘要 ( 807 )   PDF (863KB) ( 93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与耐多药肺结核(MDR-TB)CT影像学主要特征的异同,以提高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NTM肺病患者41例作为NTM组,从同期收治的MDR-TB患者中选取38例作为MDR-TB组,比较2 组一般资料、CT影像学主要特征以及病变部位的差异。结果 NTM组年龄、合并肺基础疾病比例高于MDR-TB组,病程短于MDR-TB组(P<0.05);NTM组病变特征更多表现为薄壁空洞、检出率高于MDR-TB组(P<0.05);而其厚壁空洞、肺实变、肺不张、肺毁损、肺内钙化、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肺体积缩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检出率均低于MDR-TB组(P<0.05);NTM组病变累及左肺舌叶、右肺中叶的比例高于MDR-TB组(P<0.05);NTM组空洞累及左肺舌叶、右肺中叶的比例高于MDR-TB组(P<0.05);NTM组支气管扩张累及左肺舌叶、右肺中叶的比例高于MDR-TB组(P<0.05);两组结节累及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TM肺病与MDR-TB CT影像学特征较为相似,但亦存在差异,前者更易见薄壁空洞,后者更易见厚壁空洞、肺毁损、肺不张、肺内钙化等多种特征,这可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的定量评价
    李国焕, 谢旭, 黄志霞, 张铭业, 唐云云
    2021, 36(6):  535-53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1
    摘要 ( 442 )   PDF (917KB) ( 11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医院收治的90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病理穿刺活检分为单纯脂肪肝组(3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33例)、肝硬化组(19例),另取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Fibro Scan、ARFI分别检测四组受检者的脂肪衰减参数(FAI值)、肝脏硬度值(LSM值)、声触诊组织量化测值(VTQ值)。比较NAFLD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及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NAFLD患者病情程度与FAI值、LSM值、VTQ值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AI值、LSM值、VTQ值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NAFLD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不同病情程度NAFLD患者的FAI值、LSM值、VTQ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M值、VTQ值均与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77、0.536,P<0.01),而FAI值与NAFLD患者病情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462,P<0.01)。ROC曲线显示,FAI值、LSM值、VTQ值对NAFL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76、0.824、0.847,P<0.01)。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可用于NAFLD的病情分度,且在NAFLD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早产危险因素的1∶1病例对照研究
    安增岳, 张俏俏, 张沂洁, 李玉美, 姜红
    2021, 36(6):  540-54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2
    摘要 ( 411 )   PDF (862KB) ( 10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降低早产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抽样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ICU收治122例早产儿和122例足月儿及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早产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组的产妇在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宫颈机能不全、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试管婴儿、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居住在乡镇及农村的比例高于足月组(P均<0.05),是新生儿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妇存在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宫颈机能不全、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试管婴儿、胎膜早破、阴道流血、居住在乡镇及农村是新生儿早产的危险因素。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淀粉酶样蛋白A水平变化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意义
    王品, 张靖
    2021, 36(6):  545-5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3
    摘要 ( 376 )   PDF (857KB) ( 5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淀粉酶样蛋白A(SA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出生并诊治的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87例以及于我院出生并诊治的普通感染组新生儿50例进行对照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HMGB和SAA水平。结果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组患儿血清HMGB1和SAA水平均要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患儿(P<0.05);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中,生存组患儿血清HMGB1和SAA水平均要明显低于死亡组患儿(P<0.05),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SA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8,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血清HMGB1和SAA水平越高,患儿预后越差,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病例报告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并文献复习
    杨静, 田永峰, 瞿华
    2021, 36(6):  548-55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4
    摘要 ( 507 )   PDF (1063KB) ( 15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外科手术虽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手术禁忌证或者由于各种因素拒绝手术,药物治疗亦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故疗效欠佳,因此探索微创手段治疗原发性甲旁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微波消融技术曾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继发性甲旁亢及其他部位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报道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旁亢1例,系统记录了该患者的诊疗、随访经过,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旁亢的随访观察要点。

    讲座
    社区成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精简
    荆冠宁, 李俊霞
    2021, 36(6):  552-55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5
    摘要 ( 375 )   PDF (882KB) ( 25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广泛应用于酸相关疾病,全球使用量明显增加,过度使用问题突出。近年来长期使用PPI引发全身多种不良事件的报道增多,其潜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和全身各器官的潜在疾病风险逐渐受到关注。因此为了减少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减轻经济负担,开展PPI处方精简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PI长期使用指征、潜在疾病风险、PPI 处方精简方法、社区处方精简实践、开展处方精简的困难进行综述,为促进社区PPI的长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综述
    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抗体及其相关神经综合征
    王义义, 李倩, 甄晓晗
    2021, 36(6):  557-56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6
    摘要 ( 581 )   PDF (881KB) ( 110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物抗体(VGKCc抗体)纷繁复杂,本文就VGKCc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VGKCc抗体中部分抗体具有明确的致病性,如富含亮氨酸的神经胶质瘤灭活蛋白1(LGI1)和接触素相关蛋白2(Casper2)。LGI1 抗体、Casper2 抗体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抗接触蛋白-2(CNTN-2)抗体主要与抗 LGI1 和Caspr2 抗体共存,临床意义相对较小;“双阴抗体”相关的疾病谱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VGKCc抗体相关的疾病临床表型多样,主要包括Isaacs综合征、Morvan综合征、边缘叶脑炎、癫痫。LGI1抗体和Caspr2抗体都不是特定神经综合征的病理学表现。在对快速进展性痴呆患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VGKCc抗体相关脑病的可能,要注意与CJD进行鉴别。虽然对于LGI1抗体、Caspr2抗体相关边缘叶脑炎的免疫治疗缺乏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目前普遍的策略是一旦在血清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相关抗体,应在寻找潜在肿瘤的同时及时进行免疫治疗。

    脑白质高信号与自发性脑出血
    史晓英, 何洪真, 郭星, 吕佩源
    2021, 36(6):  562-56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7
    摘要 ( 859 )   PDF (863KB) ( 155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发性脑出血(sICH)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寻找可靠的风险标记物对于sICH的预防和预后改善极为重要。脑白质高信号(WMH)是脑小血管病的典型影像学标志之一,研究发现,WMH不仅与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等引起的sICH发生风险增加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严重程度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相关。WMH患者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WMH的检测有助于预测sICH的发生风险及预后,对预先存在的WMH进行积极干预可能成为脑出血患者预防和预后策略的新靶点。

    肌酸激酶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
    尹春娥, 罗丹, 王福军
    2021, 36(6):  566-56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8
    摘要 ( 1103 )   PDF (855KB) ( 7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血压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也是一种能量依赖性疾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调节酶,参与血管的舒缩、肾脏的重吸收反应。已证实肌酸激酶与血压独立相关,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CK抑制剂有望成为降压治疗的新靶点,β-胍基丙酸是一种肌酸类似物,可竞争性抑制肌酸激酶,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本文将介绍血压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对CK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刘一坤, 刘冰, 冯珍
    2021, 36(6):  569-57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19
    摘要 ( 954 )   PDF (878KB) ( 62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大约75%的膜性肾病为原发性,其他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和恶性肿瘤等。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被认为是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血清学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并且该抗体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治疗效果、病情评估等密切相关,但国内外研究显示PMN中抗PLA2R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以及特异性方面存在疑惑,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抗PLA2R抗体与PM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赵小玲, 郑吉敏, 杜季康
    2021, 36(6):  574-57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6.020
    摘要 ( 326 )   PDF (847KB) ( 64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是一组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等。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着广泛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以及对AILD认识的加深,肠道微生物谱与AILD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多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AILD的发病及发展,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可能成为AILD治疗的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