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0
    循证研究
    肺癌合并肺栓塞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黄平, 刘汉芸, 李玉红
    2021, 36(12):  1061-106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1
    摘要 ( 487 )   PDF (1094KB) ( 98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肺癌合并肺栓塞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和Stata16.0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项研究,共3 480例。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腺癌(OR =2.06, 95% CI:1.75~2.44, P <0.01)、肿瘤分期(Ⅲ~Ⅳ期)( OR =2.67, 95% CI:2.19~3.26, P <0.01)、化疗(OR =2.69, 95% CI:2.08~3.47, P <0.01)、深静脉置管(OR =2.66, 95% CI:1.68~4.19, P <0.01)、白蛋白<30 g/L(OR =6.65, 95% CI:2.91~15.18, P <0.01)、D二聚体>500 mg/L(OR =5.87, 95% CI:2.12~16.27, P <0.01)、白细胞>11×109/L(OR =8.26, 95% CI:4.50~15.13, P <0.01)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1.51, 95% CI:1.16~1.95, P <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腺癌、肿瘤分期(Ⅲ~Ⅳ期)、化疗、深静脉置管、白蛋白<30 g/L、D二聚体>500 mg/L、白细胞>11×109/L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需更多高质量文章进一步加以验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安全性的Meta分析
    麻红梅, 李月美, 李晓芳, 潘世琴
    2021, 36(12):  1067-107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2
    摘要 ( 480 )   PDF (1244KB) ( 77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腰大池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和Springer以及中文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采用Cochrane手册质量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有11篇文献,共计患者1 2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SAH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腰大池持续引流组(试验组)优于无引流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0.33, 95% CI (0.21~0.51),P<0.01],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0.20, 95% CI (0.12~0.34),P<0.01],脑积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D =0.25, 95% CI (0.14~0.43),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MD =0.40, 95% CI (0.23~0.70),P<0.01],但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MD =3.24, 95%CI(1.63~6.47),P=0.008]。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患者安全性方面优于无引流患者,但需考虑到不安全因素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所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偏低,尚需进一步验证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a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论著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张琴, 王淑彬, 苏璇, 袁睿, 高萌晞, 国丽茹
    2021, 36(12):  1073-107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3
    摘要 ( 463 )   PDF (436KB) ( 3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5-9月就诊于石家庄市桃园、裕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问卷星平台形成,并由社区一线全科医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脑卒中相关资料,筛选脑卒中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2例,其中男性122例(52.6%),女性110例(47.4%);全部患者中有后遗症者99例(42.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脂异常、冠心病、长期精神紧张、规律运动、脑卒中复发、血糖水平是否稳定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后遗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异常、冠心病、长期精神紧张、有过脑卒中复发为脑卒中遗留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血糖水平稳定为保护因素,通过控制饮食、适当有氧运动以及药物干预使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预防及减轻遗留功能障碍均有积极意义。

    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相关分析
    李姮, 李永辉, 王琳, 何峰
    2021, 36(12):  1079-108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4
    摘要 ( 370 )   PDF (348KB) ( 5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简易营养评价精简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 version, MNA-SF)在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采用MNA-SF评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探究MNA-SF评分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Ⅳ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93.3% vs 69.4%,76.3%,P=0.035);MNA-SF评分与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呈负相关(r=-0.382, P<0.01);营养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28.6% vs 12.1%,P=0.007)。结论 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MNA-SF评分可作为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估指标,营养状况评估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减速力、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表现及其相关性
    于丹
    2021, 36(12):  1083-108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5
    摘要 ( 658 )   PDF (367KB) ( 2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变异性(HRV)表现及其相关性,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86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59例为A组,有心绞痛等症状患者27例为B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测的疑似心肌缺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各组DC、DRs、HRV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 A组、B组DC、DR4、DR8值低于对照组(均 P<0.05),A组、B组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A组上述指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86例心肌缺血患者DC、DR2、DR4、DR8值与SDNN、SDANN、RMSSD、pNN50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均 P<0.05)。结论 心肌缺血患者DC、DRs、HRV水平比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DC、DRs值与HRV值存在正相关,可为心肌缺血临床检查提供参考。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芦迅达, 冯志杰, 纪晨光, 尹凯歌, 刘丽
    2021, 36(12):  1087-109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6
    摘要 ( 698 )   PDF (392KB) ( 7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且术后病理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计281例。依据是否出现术后出血分为对照组及术后出血组。收集既往史、住院病历、病理结果、内镜报告等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缺血性血管病、肿瘤部位、内镜下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是否合并溃疡、是否合并脉管癌栓、是否为整块切除、是否为完全切除、是否出现术后出血及术后出血时间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8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术后出血(5.69%),出血时间为术后第1~9日。ESD术后24小时内出血8例(50.0%),48小时内出血10例(62.5%)。其中1例于术后48小时内连续出血2次,失血性休克1例,均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OR值为0.051, 95%CI 0.011~0.230, P<0.01)、手术时间≥2 h(OR值为0.048, 95% CI 0.009~0.263, P<0.01)、合并溃疡(OR值为0.038, 95% CI 0.007~0.193, P<0.01)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2 h、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溃疡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细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沈子园, 康海全, 桑威, 闫冬梅
    2021, 36(12):  1092-10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7
    摘要 ( 505 )   PDF (390KB) ( 10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细菌分布特征、细菌耐药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16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使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种类、耐药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168例共分离出细菌472株,革兰阴性菌占比73.1%,革兰阳性菌占比26.9%。排名居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8.1%)、肺炎克雷伯菌(19.1%)和铜绿假单胞菌(18.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5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未产生耐药。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79,95%CI 0.776-0.996,P=0.0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OR=2.726,95%CI 1.241-3.095,P=0.005)与白血病患者病死率相关。结论 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了解致病菌株及耐药性,加强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白血病感染患者进行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腹膜透析导管徒手薅除术与手术切开拔管术的疗效对比
    程慧栋, 司博林, 华琴, 何建强, 桂兰兰
    2021, 36(12):  1097-110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8
    摘要 ( 615 )   PDF (586KB) ( 5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导管徒手薅除术与手术切开拔管术的疗效,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患者88例。徒手薅除术39例,手术切开术49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对徒手薅除的腹膜透析导管进行拉力测试,探讨导管耐受拉力情况。结果 徒手薅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评分、出血量较多(>10 ml)患者数均小于外科切开组(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相似。导管断裂时所承受的拉力随导管寿命延长而下降。结论 腹膜透析导管徒手薅除术便捷、安全,值得推广。

    uKIM-1、uL-FABP水平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郑军霞, 欧靖华
    2021, 36(12):  1102-110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09
    摘要 ( 451 )   PDF (403KB) ( 6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尿液肾损伤分子(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s, uKIM-1)、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rine hepatic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uL-FABP)水平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PI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PIH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60 ml/min≤eGFR<90 ml/min,42例)和非肾功能损伤组(eGFR≥90 ml/min,58例)。于入院时测定uKIM-1、uL-FABP水平,借助ROC曲线分析uKIM-1、uL-FABP水平对PI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通过一致性分析,评估uKIM-1联合uL-FABP对PI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肾功能损伤组uKIM-1、uL-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肾功能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uKIM-1、uL-FABP水平预测PI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94,均 P<0.05。经一致性分析,100例联合检查阳性39例,敏感度为0.929,特异度为0.931,准确率为0.930,Kappa为0.857。结论 uKIM-1、uL-FABP水平均可用于PI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且联合检查可获得更好的敏感度、特异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血清TGF-β1、IL-17水平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唐春霞, 薛玉喜, 王维
    2021, 36(12):  1106-110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0
    摘要 ( 330 )   PDF (409KB) ( 3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采用孢噻肟钠治疗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60例,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血清TGF-β1、IL-17水平检测,分析血清TGF-β1、IL-17水平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不良8例(13.33%),预后良好52例(8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1、IL-17水平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污钠治疗预后不良相关(OR>1, 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GF-β1、IL-17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的AUC>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血清TGF-β1、IL-17水平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头孢噻肟钠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TGF-β1、IL-17水平预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预后情况。

    肺超声联合血清NT-proBNP、sFlt-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
    马桂兰, 敏菊
    2021, 36(12):  1110-111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1
    摘要 ( 392 )   PDF (430KB) ( 3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超声联合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ARDS患者138例。按照氧合指数(OI)将ARDS患者分为重度组(OI≤100 mmHg,n=58)、中度组(100 mmHg<OI≤200 mmHg, n=51)、轻度组(200 mmHg<OI≤300 mmHg, n=29),比较3组肺部超声评分(LUS)、血清NT-proBNP、sFlt-1。统计ARDS患者28天病情转归,将ARDS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 n=41)和预后良好组(生存, n=97),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US联合NT-proBNP、sFlt-1对ARDS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LUS、血清NT-proBNP、sFl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度组LUS、血清NT-proBNP、sFlt-1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 P<0.05),中度组LUS、血清NT-proBNP、sFlt-1显著高于轻度组(均 P<0.05);138例ARDS患者中有预后不良41例(29.7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时间、LUS、NT-proBNP、sFlt-1均为ARDS预后的影响因素(OR=3.943、3.736、3.337、4.289,均 P0.05),ROC曲线显示,LUS联合NT-proBNP、sFlt-1预测ARD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高于LUS、NT-proBNP、sFlt-1(分别为0.751、0.844、0.773)。结论 LUS联合NT-proBNP、sFlt-1能够评估AR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重要参考指标。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症状、安全性评分及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
    冯新梅
    2021, 36(12):  1114-111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2
    摘要 ( 367 )   PDF (361KB) ( 4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阴性和阳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病情严重程度(SI)评分等相关评分及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中间丝相关蛋白(Repetin)、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等相关因子的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根据入院后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100β、Repetin、FPG、2hPG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SI评分及TES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S100β、Repetin、FPG、2h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epe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PANSS评分、MMSE、MoCA评分、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PANSS评分、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8周时,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PANSS评分下降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SPECT/CT对胰腺癌125I植入术后剂量验证
    吴维霞, 邢明泉, 周志刚, 郭言言, 邱晓辉, 李祥周
    2021, 36(12):  1118-112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3
    摘要 ( 462 )   PDF (890KB) ( 2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应用于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 18例胰腺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24 h行SPECT/CT显像,并进行同机融合,将SPECT/CT显像的CT图像导入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得到等剂量曲线分布图,观察肿瘤周边的放射性浓聚程度与等剂量分布曲线的情况,整体评估并记录肿瘤靶区的覆盖率。在TPS上调整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剂量计算,从DVH图中可知所勾画靶区的平均剂量。重复操作,分别计算出对应区域的平均剂量。重复计算取均值。将放射性浓聚区的单位体积内放射性计数值与所接受平均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放射性浓聚区单位体积内放射性计数值与所接受平均剂量之间呈正相关(r=0.422, P<0.01),SPECT/CT显像可使125I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周围剂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可视化。结论 SPECT/CT 融合显像有望成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的新方法。

    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7例回顾性分析
    尹园园, 任慧玲
    2021, 36(12):  1123-112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4
    摘要 ( 379 )   PDF (1547KB) ( 33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神经影像检查、诊治。方法 收集 2019年1月至 2020 年11月收治的7例血栓性APS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神经影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抗磷脂抗体均阳性,血栓累及脑、肾、肺1例,考虑灾难性APS,下肢反复动静脉血栓1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脑梗死3例。病例中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1例。予以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等治疗。因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去世1例,其余6例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血栓性APS的特点是静脉、动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脑循环是最常受影响的动脉领域,血栓性APS的治疗应该评估血栓的风险,分层治疗。

    病例报告
    女性新生儿期起病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崔清洋, 刘娟, 曹银利, 张春燕, 王喜成
    2021, 36(12):  1128-113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5
    摘要 ( 378 )   PDF (523KB) ( 12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新生儿期起病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女性,3天,主要表现为反应差、抽搐、昏迷及高氨血症。血瓜氨酸水平(4.12 μmol/L)降低及尿乳清酸水平显著升高(166.3 μmol/L),二代测序及QPCR验证发现 OTC基因外显子1-10的杂合缺失,母亲携带外显子2和外显子4的杂合缺失,父亲、姐姐及双胞胎弟弟未携带该基因外显子缺失。系国内首次报道女性新生儿期起病外显子1-10全部缺失的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

    讲座
    肌少症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
    谭玲玲, 付泓博, 杨茗
    2021, 36(12):  1132-113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6
    摘要 ( 341 )   PDF (328KB) ( 25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肿瘤分期和分型,还与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和营养状况)有关。肌少症是新近发现的肺癌预后预测因子,不仅影响早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而且影响晚期患者预后,还可能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对肌少症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全面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综述
    腹膜透析置管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路国贤, 刘宇, 刘孜卓
    2021, 36(12):  1136-113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7
    摘要 ( 354 )   PDF (337KB) ( 49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之一,但由于腹膜炎、导管出口部位感染和隧道感染等并发症,使PD的发展受到限制。PD置管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致病菌沿PD管路进入腹腔是最常见原因,以革兰阳性菌最多见。革兰阴性菌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革兰阳性菌选择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本文详述了国内外PD置管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现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书颖, 张志华
    2021, 36(12):  1139-114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8
    摘要 ( 379 )   PDF (385KB) ( 28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和出血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重症患者可因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死亡。大量研究发现,ITP是在易感基因遗传背景下由于环境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由于ITP患者存在诸多遗传基因的异常,如酶基因多态性、调节基因多态性等, 基因多态性被广泛地应用于ITP患者发病机制的描述。本文就ITP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及思路。

    短暂意识丧失病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王娜, 王兰桂
    2021, 36(12):  1144-11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19
    摘要 ( 249 )   PDF (373KB) ( 27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暂意识丧失(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是指真正或貌似意识丧失的一种状态。TLOC的病因很多,超过90%的TLOC被诊断为晕厥、癫痫、心因性发作,但三者间的误诊率高达30%。本文就TLOC前三大病因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病因,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刘宇博, 冯平勇, 杨海骁, 孙婕, 张天资
    2021, 36(12):  1148-115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12.020
    摘要 ( 486 )   PDF (397KB) ( 86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在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无创性识别病因、判断卒中类型及机制、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评估预后及复发风险等方面极具优势,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信息。现就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