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20
    循证研究
    适量运动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张海福, 叶向晴, 陈者旭, 陈施鉴, 杨栋, 张邢炜
    2022, 37(6):  485-48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1
    摘要 ( 243 )   PDF (1494KB) ( 3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适量运动对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对房颤患者进行适量体育活动干预的临床试验。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静息心率,最大心率,6 min步行试验,最大运动功率,全因死亡率以及卒中发生率,用以评估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活动耐力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项试验,2 452例患者,试验组为适量运动干预组,对照组为不活跃组。适量运动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静息心率(MD=-1.68,P=0.70)以及最大心率(RD=9.72,P=0.11)。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房颤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加6 min步行距离(MD=59.07,95%CI=11.70-106.44,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功率(MD=17.96,95%CI=-6.30-42.22,P=0.15)。适量运动对房颤患者的远期预后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适量运动组对比不活跃组,全因死亡率为15.7% vs 14.2%(RD=0.03,95%CI=-0.18-0.25,P=0.75);卒中发生率5.0% vs 2.9%(RD=0.02,95%CI=-0.06-0.09,P=0.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量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颤患的活动耐力,且不增加卒中以及全因死亡率。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鉴别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孙亚南, 郝一峰, 李晓红
    2022, 37(6):  490-49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2
    摘要 ( 243 )   PDF (1908KB) ( 3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xternal anal sphincter electromyography, EAS-EMG)对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Wanfang data),收集有关EAS-EMG在MSA及PD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01-01。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2篇队列研究,12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MSA组平均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较PD组显著增加(MD=2.70,95%CI=2.07~3.34);MSA组平均MUP波幅较PD组增高(MD=43.21,95%CI=-7.36~93.78); MSA组多相波百分比较PD组显著增加(MD=13.34,95%CI=6.22~20.46);MSA组MUP时限>10 ms%较PD组显著增加(MD=18.88,95%CI=4.89~32.87);MSA组卫星电位百分比较PD组显著增加(MD=8.36,95%CI=3.85~12.86)。本研究存在轻度的发表偏倚。结论 EAS-EMG检查对于MSA与PD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平均MUP时限、多相波百分比、MUP时限>10 ms%及卫星电位百分比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MUP波幅的诊断价值较小;EAS-EMG对MSA与早期PD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但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新生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关联性的Meta分析
    王杰, 陈宝昌, 黄嘉瑜, 孟金凤, 李尚彬, 闫伟宸, 赵倩, 李娇, 任常军
    2022, 37(6):  497-50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3
    摘要 ( 269 )   PDF (3036KB) ( 7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新生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关联性,明确脑损伤的病因,以尽早对脑损伤新生儿进行干预及治疗,改善其远期预后。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CBM、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有关围生期感染对新生儿脑损伤影响的研究。文献检索日期截至2020年10月9日。采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对各个文献报告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并计算比值比(OR值)及相应95%的可信区间(CI)。查找异质性原因及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均为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示,宫内感染组OR值为4.13[95%CI:3.18~5.37],母亲妊娠期感染性疾病组OR值为9.15[95%CI:5.42~15.45],新生儿感染组OR值为3.04[95%CI:2.24~4.11]。结论 发生新生儿脑损伤时,合并感染的风险较高,即新生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有关。

    论著
    新发的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分析
    章敬水, 徐亚男, 王钧, 杨毅, 姜海兵, 唐龙, 王贤平, 邵名亮
    2022, 37(6):  504-50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4
    摘要 ( 179 )   PDF (983KB) ( 3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发的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结局。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在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首次确诊为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或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力衰竭(HFmrEF)患者。本研究以是否合并AF分为:HFrEF合并AF组(n=41),HFrEF合并非AF组(n=59),HFmrEF合并AF组(n=58),HFmrEF合并非AF组(n=35)。比较4组的临床特点和临床不良事件。应用多元Cox回归分析HFmrEF和HFrEF患者合并AF对临床不良事件影响。结果 共入选19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87±11.13)个月。(1)4组在性别、年龄、尿酸、脑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缩短分数、CHA2DS2-VASc 评分、心功能分级(NYHA)、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利尿剂使用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HR=1.814,95%CI=1.051~3.131)、NT-proBNP(HR=1.076,95%CI=1.033~1.120)、CHA2DS2-VASc 评分(HR=1.375,95%CI= 1.022~1.851)和HFrEF合并AF(HR=5.822,95%CI=1.699~19.955)、 HFmrEF合并AF(HR=5.023,95%CI=1.565~16.118)是患者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经Kaplan-Meier检验分析显示,4组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2,P=0.006)。结论 新发的HFmrEF和HFrEF患者合并AF是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肠内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营养和预后的影响
    张志萍, 张宝民, 秦伟, 高凌杰, 陈冬
    2022, 37(6):  510-51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5
    摘要 ( 194 )   PDF (903KB) ( 1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初期入选的100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成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于机械通气后48 小时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支持治疗。观察并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和14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营养状况: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间点周径(AMC);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临床指标:2周内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APACHE II评分以及观察肠内营养不耐受性:胃潴留、反流、误吸,导管相关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未到达终点(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患者做退出处理。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清ALB、PA、NB、IgA各指标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MI、TSF和AM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也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VAP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周内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有退出患者,治疗组4例;对照组10例,所有退出患者均未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论 能全力®EN支持治疗是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能更好地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综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沙利度胺治疗β-地中海贫血外周血miR-223-3p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
    朱卫健, 何颖, 黄慕芳, 付社竹, 王小琪, 李志新, 陈丽君, 李小亮
    2022, 37(6):  515-51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6
    摘要 ( 261 )   PDF (995KB) ( 5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23-3p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Hb)及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8例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及8例健康人的外周静脉血5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口服沙利度胺有效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iR-223-3p表达水平,分析miR-223-3p与血红蛋白浓度及HbF、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PLT)的相关性。结果 在β-地中海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23-3p相对表达量为0.191±0.089,显著高于对照组0.053±0.039(P=0.003),口服沙利度胺后miR-223-3p相对表达量为0.106±0.047(P=0.047),表达量下降,miR-223-3p表达水平与Hb(r=-0.488,P=0.015)、HCT(r=-0.420,P=0.00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iR-223-3p在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口服沙利度胺后miR-223-3p 表达水平下降,沙利度胺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iR-223-3p而改善贫血。

    2019-2021年我院重症医学科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郭皓, 庄蕙萃, 杨丽梅, 任敬, 崔东升, 张丽然
    2022, 37(6):  519-52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7
    摘要 ( 225 )   PDF (910KB) ( 8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比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9-2021年ICU各类标本分离检出的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分离菌株2 088株,下呼吸道1 463株(占70.1%),血211株(占10.1%),中段尿115株(占5.5%)。2 088株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1 483株(占71.0%),革兰阳性菌527株(占25.2%),真菌78株(占3.7%)。革兰阴性杆菌中前四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中前三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长明显,超过80%;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接近和超过20%。自2020年开始,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占据第一位,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低于2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占27.3%~34.5%,均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结论 我院ICU患者病原菌来源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血流感染、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耐药率均低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远高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其他细菌的耐药情况和全国基本持平。临床选择用药应根据自家医院的药敏结果。

    原发性脊柱感染的分析和治疗
    罗伟刚, 尹园园, 任慧玲
    2022, 37(6):  525-52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8
    摘要 ( 254 )   PDF (918KB) ( 5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感染(PSI)、结核性脊柱感染(TSI)和布氏杆菌性脊柱感染(BSI)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例原发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I组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高于TSI组与BSI组,PSI组白细胞计数高于BSI组;TSI组较PSI组起病时间时间长,红细胞沉降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脊柱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颈或背部疼痛69例(87.3%),其次为发热或寒颤39例(49.4%)。PSI组出现发热或寒颤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T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中最常累及的部位均为腰骶部,分别为28例(87.5%)、16例(57.1%)和16例(84.2%)。然而,颈胸段受累在TSI组较PSI组中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TSI组出现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的比例高于PSI组和B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出现发热或寒颤、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大幅升高,起病急提示PSI;累及部位为颈胸椎、受累多个节段、伴有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病程较长提示TSI;有家畜或畜产品的密切接触史、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幅度小,椎体破坏轻,有前骨赘形成,椎旁脓肿小提示BSI。

    孝感市单中心高危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高病毒载量危险因素分析
    姚化军, 周俊, 尹雪, 张海娥, 张海燕
    2022, 37(6):  530-53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09
    摘要 ( 219 )   PDF (885KB) ( 3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孝感地区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高病毒载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尿液标本行CMV-DNA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计算感染率。根据定量PCR检测病毒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高病毒DNA载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率约为7.0%(172/2 448)。两组在孕妇居住地、羊水有无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居住在农村、羊水异常增加了高危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后高病毒DNA载量的风险(均P<0.05)。结论 孝感地区高危新生儿中先天性CMV感染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区域孕期保健管理及分娩后CMV筛查,尤其是农村孕妇,羊水异常者。

    新生儿22q11.2缺失综合征5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崔清洋, 杨勇晖, 胡劲涛, 桑桂梅, 孙亚洲, 李雯, 贺晓日
    2022, 37(6):  534-53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0
    摘要 ( 266 )   PDF (916KB) ( 11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 deletion syndrome,22q11.2D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提高对新生儿期发病22q11.2DS的认识。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专科收治的22q11.2DS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22q11.2DS新生儿患儿中男性3例,女性2例。早产儿2例,剖宫产4例。床旁胸片或超声发现胸腺小或缺如4例,术中发现胸腺缺如1例。4例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征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感染不易控制2例,反复低钙血症2例。基因检测结果为新生变异4例,遗传自母亲1例;缺失片段大于2.45 Mb的3例,缺失片段3.0 Mb左右的2例。结论 新生儿期22q11.2DS主要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胸腺小或缺如,对怀疑该病的新生儿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肝癌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李亚, 邱世香, 陈超, 钟立明
    2022, 37(6):  539-54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1
    摘要 ( 214 )   PDF (1051KB) ( 2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抑郁相关因素及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2021年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67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67例患者中23例患有抑郁症(34.3%),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性别、年龄、饮酒、吸烟、能否承担费用、对疾病的知情情况、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数字疼痛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及肝癌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恶心与呕吐、气促、腹泻、便秘等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均高于抑郁组(P<0.05),疲倦、失眠、疼痛、经济状况及食欲丧失等得分均低于抑郁组(P<0.05)。绘制森林图显示,PSQI评分及HAMA评分高是肝癌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抑郁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抑郁患者高64.164倍。结论 PSQI评分及HAMA评分高是肝癌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肝癌合并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预防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的出现,以提高患者愈后及生活质量。

    贝利尤单抗联合环孢素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并文献复习
    秦梅杰, 田茂露, 杨宇齐, 查艳, 袁静
    2022, 37(6):  544-5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2
    摘要 ( 472 )   PDF (1012KB) ( 8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顽固性血液系统损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以顽固性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LE病例的诊治过程。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SLE病史1年余,因皮下瘀斑伴腹痛10天入院,住院后明确诊断SLE合并难治性血液系统损害,在环孢素等基础治疗上加用贝利尤单抗维持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患者激素用量已减至最低维持量,无复发。结论 贝利尤单抗联合环孢素治疗为难治性SLE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更多的临床应用证据有待长期的大样本病例研究观察、评估。

    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例
    冯雄彩, 霍丽娟
    2022, 37(6):  548-55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3
    摘要 ( 228 )   PDF (883KB) ( 50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呋喃唑酮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例在Hp根除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以“幽门螺杆菌”、“不良反应”、“呋喃唑酮”、“Helicobacter pylori”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结果 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而肠道细菌感染可能为引发这一不良反应的因素。结论 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以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高血压危象、肝功能异常、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不良反应,超剂量用药、合并基础疾病、肠道细菌感染是诱发不良反应的潜在因素。临床医师应根据呋喃唑酮最新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

    讲座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进展
    张怡, 崔晓冉, 杨晓红
    2022, 37(6):  551-55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4
    摘要 ( 278 )   PDF (933KB) ( 61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机制多与炎症反应相关。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是一种潜在的反映炎症状态的生物标志物,整合了机体炎症状态及抗炎能力,其被证实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本文就MHR在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提供依据。

    综述
    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张宏涛, 杨雨, 王志奎
    2022, 37(6):  556-55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5
    摘要 ( 191 )   PDF (871KB) ( 23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终末期肾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逐步增加。大约20%的血液透析患者和10%~20%的PD患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并与高死亡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PD患者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唾液胃蛋白酶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赵爽, 张月寒, 胡宵月, 于亭亭, 苏园园, 郑吉敏
    2022, 37(6):  560-56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6
    摘要 ( 181 )   PDF (884KB) ( 44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 我国 GERD 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GERD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诊断性治疗、调查问卷法和24 h食管pH-阻抗监测(24 hours pH and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etry, 24hpH-MII)及胃镜检查等。目前GERD的金标准是24hpH-MII,但其具有费用高、有创性、耐受性差等缺点。所以需要一种非侵入性和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在GERD诊断中应用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就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在GERD的诊断价值及在临床应用前景等现状作一综述。

    紧密连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琪, 何明旭, 韩丽萍
    2022, 37(6):  564-56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7
    摘要 ( 156 )   PDF (901KB) ( 91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紧密连接是细胞间连接的一种常见形式, 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中,起到栅栏和屏障的作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是紧密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调节细胞渗透性,参与维持紧密连接的各种功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laudins异常表达,表达水平可能上调或下调,甚至离域。Claudins的异常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通过对Claudin-1、Clauidn-3、Clauidn-6、Clauidn-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明确Claudin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维生素D结合蛋白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孙妍, 高玉叶, 高硕
    2022, 37(6):  568-57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8
    摘要 ( 148 )   PDF (882KB) ( 38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反应等。巨噬细胞浸润是糖尿病肾脏病的特征性表现。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是血浆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最主要的转运蛋白,可转化为强效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发挥炎性作用。尿VDBP为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研究发现,VDBP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临床特征相关;VDBP通过调控维生素D代谢影响胰岛素抵抗;VDBP结合血游离脂肪酸,诱导β细胞功能异常,介导氧化应激等炎症反应,损害肾小管和肾小球从而促进肾脏疾病进展。糖尿病肾脏病血清和尿VDBP浓度增加,维生素D生物利用度降低,补充维生素D及类似物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现就VDBP在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慢性应激致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徐永强, 徐丽芬, 王小曼, 李娜, 赵媛媛, 王聪慧
    2022, 37(6):  572-57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6.019
    摘要 ( 209 )   PDF (906KB) ( 66 )   HTML ( 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疾病,其常见原因之一为应激。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致睡眠异常的研究颇多,关于慢性应激致睡眠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慢性应激致睡眠障碍一直深受临床医师关注。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慢性应激致睡眠障碍的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慢性应激致睡眠障碍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