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20
    循证研究
    补充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改善的meta分析
    金家辉, 杨阳, 秦铜, 何雨欣, 苏美华
    2023, 38(7):  581-58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1
    摘要 ( 182 )   PDF (1904KB) ( 51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并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 通过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节点为2022年11月31日之前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提取资料后,将最终纳入的文献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共有709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人数为371名,对照组人数为338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论 补充益生菌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可将益生菌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之一。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枢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肖王静, 李欣梦, 卢松玲, 孙雪华
    2023, 38(7):  588-59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2
    摘要 ( 82 )   PDF (3151KB) ( 20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枢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搜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时间范围自建库至2022年1月1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分析,同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终入选文献17篇,包括英文11篇,中文6篇,共857例患者。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评价表进行质量评价,RevMan和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该系统评价在PROSPERO (CRD42022304209)上登记注册。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减轻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SMD=-0.83,95%CI:-1.03~-0.63,Z=8.14,P<0.01),改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MD=-3.14,95%CI:-3.70~-2.57,Z=10.84,P<0.01)、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评分(MD=0.95,95%CI:0.82~1.07,Z=15.05,P<0.01)、渗透-误吸分级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 PAS)评分(MD=-0.41,95%CI:-0.63~-0.19,Z=3.68,P<0.01)、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参数(SMD=-0.47,95%CI:-0.77~-0.16,Z=2.99,P<0.01)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MD=22.50,95%CI:13.67~31.32,Z=4.99,P<0.01),在咽传递时间(Pharyngeal Transit Time, PTT)(MD=-0.07,95%CI:-0.16~0.02,Z=1.45,P=0.15)和不良事件(RR=2.63,95%CI:0.85~8.14,Z=1.68,P=0.09)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枢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减轻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提高吞咽安全、效率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但在食物通过咽部的时间方面改善不明显。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论著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与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黄华艳, 林春光, 吴昌儒, 陈永东, 黄焕谋
    2023, 38(7):  600-60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3
    摘要 ( 94 )   PDF (1022KB) ( 5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与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Omicron 变异株组(51例)与Delta变异株组(45例)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胸部 CT 影像学的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Omicron变异株组儿童及女性患者多于Delta变异株组(P<0.01)。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和Delta变异株组以普通型为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在接种疫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发热、咽痛症状为主,Omicron变异株组发热比率较Delta变异株组高(86.3% vs 51.5%, P<0.01)。Omicron变异株组患者的 CRP异常人数少于Delta变异株组(P<0.01),且胸部CT首次影像学特征改变较少(2.0% vs 73.3%,P<0.05)。经治疗后Omicron变异株组鼻咽拭子检测核酸转阴时间比Delta变异株组更短(29.96±8.17 d vs 25.82±10.73 d, P=0.013)。此外,Omicron变异株组中与鼻咽拭子检测相比,肛拭子检测核酸转阴时间更短(P<0.01),入院时血清IgG水平为(6.504±1.33) S/CO,在1周后明显升高为(218.6±14.51) S/CO(P<0.01)。入院时血清IgM水平为(0.05±0.01) S/CO,1周后也呈升高趋势,平均为(1.205±0.22) S/CO(P<0.01)。结论 与Delta 变异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发热、咽痛为主要表现,肺部CT出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性改变较少且轻微。Omicron变异株组鼻咽拭子检测核酸转阴时间比Delta变异株组长;且Omicron变异株患者入院时血清IgM、IgG抗体阴性或数值较低,发病1周后显著升高。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性
    王涛, 高玉伟, 王兴华, 胡秀红, 崔红蕊, 徐保振, 杨洪娟
    2023, 38(7):  606-61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4
    摘要 ( 114 )   PDF (1050KB) ( 31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IMN患者110例,根据治疗前PLA2R-Ab抗体水平分为抗体阴性组和抗体阳性组,分析PLA2R抗体水平与治疗IMN临床疗效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其临床缓解的相关因素。结果 89例IMN患者随访12个月,PLA2R-Ab抗体阳性组蛋白尿增多,血清白蛋白降低,基底膜厚,与PLA2R-Ab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PLA2R-Ab抗体阳性组IMN缓解率为69.35%,PLA2R-Ab抗体阴性组IMN缓解率为88.89%,其累积缓解率高于PLA2R-Ab抗体阳性组(P<0.05)。治疗后第3、6、12个月,2组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LA2R-Ab抗体阴性组3个月时ALB升高,PLA2R-Ab抗体阳性组6个月时升高P<0.05)。治疗前后,2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PLA2R-Ab抗体水平下降,PLA2R-Ab抗体阳性组,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下降,血清白蛋白上升。相关分析显示,PLA2R-Ab抗体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较PLA2R-Ab抗体水平下降存在滞后性。将血清PLA2R抗体水平、基线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尿蛋白水平及年龄、性别、血压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PLA2R抗体水平是治疗12个月时IMN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71,95%CI:0.983~3.354,P=0.02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LA2R抗体水平较低的患者更易缓解,基线PLA2R-Ab预测12个月的临床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1(95%CI:0.648~0.816,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27%和77.38%。结论 PLA2R抗体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基线PLA2R抗体水平是治疗IMN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从基于蛋白尿的评估转变为基于血清PLA2R-Ab水平有助于提高IMN诊断和预后的准确性,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

    多模态超声在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李志勇, 李星
    2023, 38(7):  613-61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5
    摘要 ( 75 )   PDF (959KB) ( 1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模态超声)在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并接受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的高血压患者60例,以大脑中动脉DSA结果分为试验组(狭窄组)30例,对照组(正常组)30例,分析2组颈动脉超声结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TC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斑块累及血管数目,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侧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与大脑中动脉狭窄呈负相关(r=-0.39),阻力指数与大脑中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28);TC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的Kappa值为0.895(95%CI:0.756~1.034),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 颈动脉超声结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与大脑中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预警价值,联合TCCD可明确病变程度,且与DSA一致性较高,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筛查的首选手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刘铎, 李燕玲, 郭朝霞, 李建锋, 张惠娟, 谢萍
    2023, 38(7):  618-62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6
    摘要 ( 81 )   PDF (1146KB) ( 3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bland-white-garland,BWG)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BWG综合征患者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66岁,近2年反复出现间断胸闷、气短,劳累后明显,休息不缓解。完善心脏彩超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明确诊断为BWG综合征,综合评估病情,予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 老年BWG综合征罕见,易临床上漏诊,且误诊率高,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可能超过潜在的益处,可考虑使用血管扩张剂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并预防患者死亡。

    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杨巍, 何晨冬
    2023, 38(7):  623-62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7
    摘要 ( 75 )   PDF (1441KB) ( 3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 lymphoma)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1 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患者因反复干咳就诊,外院给予抗炎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后症状反复,就诊江苏省中医院,经胸部CT及MRI 检查诊断为多中心起源肺腺癌或炎性肉芽肿;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抗炎治疗无效时建议活检,有助于避免误诊误治。

    雄激素受体不敏感综合征合并绒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甲亢1例并文献复习
    谢新荣, 甘精华, 覃睿, 钟慕贤
    2023, 38(7):  628-63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8
    摘要 ( 61 )   PDF (1103KB) ( 1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AIS) 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020年收治的1例AIS合并绒癌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外观均呈女性型,染色体核型为46,XY,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正常男性,并合并有绒毛膜细胞癌及HCG相关甲亢,予手术切除性腺及肿瘤。结论 对原发性闭经社会性别为女性,血睾酮增高的患者,尽早期做染色体检查,一旦发现染色体异常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性腺肿瘤的发生。

    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1例
    李阳, 默峰, 辛志飞, 王倩, 邓新娜
    2023, 38(7):  633-63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09
    摘要 ( 75 )   PDF (1440KB) ( 23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探讨本例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例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免疫相关性肺炎为G3,免疫相关性肝炎为G2,免疫相关性内分泌毒性G2。症状好转后仍死亡。结论 特殊临床表现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仍存争议,虽发生率低,但预后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讲座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相关研究——过去与未来
    张会, 丁东瑞, 金天然
    2023, 38(7):  638-64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0
    摘要 ( 65 )   PDF (963KB) ( 26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冠状病毒SARS-CoV-2毒株的出现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此病毒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发生,该病以呼吸短促、发烧和肺炎为特征,对于易感人群可能致命。对于SARS-CoV-2的深入研究,包括病毒学、进化过程、细胞传染及人群传播途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有助于推动临床检测与治疗方法更新迭代,更有助于解码SARS-CoV-2的进化规律,以预测新的变异毒株,并能及时预防。本文综述了SARS-CoV-2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帮助。

    综述
    质膜膜泡关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郭文惠, 雷皓月, 潘友卓, 张琦
    2023, 38(7):  647-65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1
    摘要 ( 154 )   PDF (1086KB) ( 3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细胞包含几个特殊的纳米级结构域,例如小窝、窗孔和跨内皮通道,它们可以调节信号传导和内皮通透性。窗孔覆盖着一层薄的纤维隔膜,该隔膜由聚集形成筛板的质膜膜泡关联蛋白(plasma membrane vesicle-associated proteins,PLVAP)组成。PLVAP蛋白已被证明是形成内皮细胞隔膜所必需的。PLVAP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形成气孔隔膜和窗孔隔膜,调节血管通透性、白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小鼠PLVAP缺失会导致体内平衡紊乱而过早死亡。以往研究表明,PLVAP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均有关,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亟待进一步探索。 本文就PLVAP的结构、功能、疾病发展及其治疗靶点的作用作一综述。

    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三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陈瑾, 吕鸿雁, 刘晗, 刘建宁, 卢佳配, 张金巧
    2023, 38(7):  654-65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2
    摘要 ( 58 )   PDF (853KB) ( 2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 尽管在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MoAbs)等为主的新药时代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复发与进展仍不可避免,复发后对后续治疗的反应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最终出现顽固性耐药。三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TCR MM)是目前治疗的难点。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MM理想的靶抗原,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产生了持久而深度的缓解,显著改善了TCR MM患者的预后。现结合相关文献对上述疗法在临床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裴红运, 文洁, 山凤莲
    2023, 38(7):  659-66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3
    摘要 ( 70 )   PDF (823KB) ( 54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一种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研究显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通过介导免疫调节参与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的发展等,并且PD-1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PD-1在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的表达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抑郁症共病的研究进展
    孙佳宁, 崔轶霞
    2023, 38(7):  663-66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4
    摘要 ( 95 )   PDF (842KB) ( 47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广泛推行,心理社会因素在躯体疾病的作用日益显著。类风湿关节炎(rhe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蚀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此病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迁延不愈等特点,患者生理、心理长期受到不良影响,极易并发抑郁症。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RA释放的炎症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素等也影响着患者的抑郁状况,然而,抑郁症能激发免疫因子与炎症因子的释放,对RA的疾病活动度、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影响预后。评估患者抑郁状况及对抑郁症合理的治疗,有助于延缓RA的疾病进展及预后。

    血清营养指标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蒋炜, 田敏涛, 李学渊
    2023, 38(7):  668-67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3.07.015
    摘要 ( 82 )   PDF (848KB) ( 20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跨越医疗、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骨脆性增加并导致骨折风险。先天与后天的营养缺乏都可导致骨代谢障碍,促使骨结构与骨功能发生改变。因此,OP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而血清营养指标不足或异常水平可能提示骨代谢和骨组织的健康状况,在OP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血清营养指标半衰期不一,其预测OP的价值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血清营养指标与老年OP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营养预防OP提供更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