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03-20
    论文
    信息动态
    2011, 26(6):  0-0. 
    摘要 ( 71 )   PDF (56KB)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内分泌代谢疾病进展
    王绵;张力辉;苏胜偶
    2011, 26(6):  461-464. 
    摘要 ( 70 )   PDF (326KB)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心动图及B型脑钠肽与左心室舒张期压力的相关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
    马国平;籍振国;刘刚;王乐;田立
    2011, 26(6):  465-468. 
    摘要 ( 127 )   PDF (290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及舒张早期经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比值(E/Ea)、B型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收集疑有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04例患者进行LVEDP测定,并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BNP测定.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ROC曲线特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标准对心脏的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 104例患者中,8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Ⅰ级及Ⅱ级各18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29例),另18例无明显的心脏病证据.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DP、BNP及E/Ea比值呈不同程度进行性的恶化.LVEDP与BNP和E/Ea呈正相关(r=0.786,0.651,均P<0.01),与E/A和Ea/Aa呈负相关(r=-0.231,-0.652,P<0.05或<0.01).E/Ea及BN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及0.951(均P<0.01).结论 E/Ea比值及BNP能较好地无创性评估LVEDP,但BNP的准确度更高.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王翠英;李敏;李虹伟
    2011, 26(6):  469-472. 
    摘要 ( 165 )   PDF (300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明确血压的晨峰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仪分析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组(MBPS)48例,非晨峰组(NMBPS)72例,计算患者的高血压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常规检查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通过心电图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的BMI、TC、TG、HDL-C、LDL-C、Cr和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BPS组的高血压病程为(24.1±6.2)年,NMBPS组为(16.2±3.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组的LVMI为(169.3±15.9)g/m2,NMBPS组为(138.2±10.8)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的QT、QTc、QTd、QTcd分别为(368.3±22.8)ms、(408.7±25.1)ms、(34.6±9.2)ms、(39.1±10.7)ms,NMBPS组的QT、QTc、QTd、QTcd分别为(321.4±14.9)ms、(381.4±18.2)ms、(29.8±8.6)ms、(36.1±9.7)ms,MBPS组的这些指标显著高于NMBPS组(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右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高晓丽;刘英华;董秋立;顾爱峰
    2011, 26(6):  472-0. 
    摘要 ( 148 )   PDF (253KB)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皮质激素预防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常翠仙;高宝荣;姜铁民;罗剑;李玉明
    2011, 26(6):  473-478. 
    摘要 ( 167 )   PDF (428KB)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预防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糖皮质激素和安慰剂预防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按Meta分析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采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为1 330例.其中糖皮质激素组679例,171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安慰剂组651例,238例术后发生心房颤动.对心房颤动发生及住院时间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0%,P>0.05)和随机效应模型(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82.6%,P<0.01)进行合并分析,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使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减少31%[相对危险度(RR)=0.69,95%可信区间(95%CI)=0.58~0.81],患者住院时间缩短约1.4天[加权均数差(WMD)=-1. 36,95%CI=-2.56~-0.16].亚组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中等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更利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敏感性分析证实了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稳定性.结论 与安慰剂相比较,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汤剑平;沈雪梅;丰先明
    2011, 26(6):  478-0. 
    摘要 ( 326 )   PDF (74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赖氨酰氧化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何宏涛;彭利;黄嘉鹏;周烨;梁占强;杨涛;徐卓;张萌
    2011, 26(6):  479-0. 
    摘要 ( 118 )   PDF (388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OX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LOX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88.9%和94.7%,LOX在HC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1);LOX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数目增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远处器官转移而显著降低(P<0.05);在HCC中,LOX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13,P<0.05).结论 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伴随VEGF表达升高可以联合促进HCC的生长、转移.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姜晓冬;单红英;郝学军;李海涛
    2011, 26(6):  482-483487. 
    摘要 ( 189 )   PDF (220KB)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1次.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NO,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试验,口服缬沙坦治疗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治疗前后比较2 hPG、HOMA-IR和血压明显下降,2 hPG治疗前(9.10±1.10)mmol/L vs治疗后(7.85±1.15)mmol/L(P<0.01);HOMA-IR治疗前3.90±2.11 vs治疗后2.73±1.71(P<0.01).治疗前血压(160.71±13.10/99.10±11.78)mmHg(1 mmHg=0.133 kPa)vs治疗后(132.93±10.7/82.14±9.5)mmHg(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浆MDA显著下降,治疗前MDA(22.98±1.93)μmol/L vs治疗后(19.70±1.09)μmol/L(P<0.0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组治疗后血浆GSH-PX、SOD和NO显著上升,GSH-PX治疗前(0.16±0.04)μmol/L vs治疗后(0.18±0.03)μmol/L(P<0.05);治疗前SOD(55.06±7.23)mU/L vs治疗后(63.07±6.78)mU/L(P<0.01);治疗前NO(38.10±7.36)μmol/L vs治疗后(43.38±7.52)μmol/L(P<0.01).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于海燕;寿松涛
    2011, 26(6):  484-487. 
    摘要 ( 182 )   PDF (273KB)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经验性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ICU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1~12月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2株,革兰阴性菌163株(54.0%),其中不动杆菌(35株)、肺炎克雷伯菌(31株)、铜绿假单胞菌(28株)、大肠埃希菌(26株)、阴沟肠杆菌(14株);163株革兰阴性菌中共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9株,检出率11.7%,其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13株,其余菌种中均未检出产ESBLs.革兰阳性菌49株,主要革兰阳性菌为葡萄球菌19株;肠球菌2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的52.6%,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肠球菌占肠球菌的73.9%.真菌90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真菌分离数的78.9%.所检测病原菌对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总体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分别为4.7%和2.2%,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6.6%(116/134).结论 了解急诊ICU患者常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全选用抗生素,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邯郸市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邓健;郭瑞玲;马艳霞;郭娜娜;林丽萍
    2011, 26(6):  488-490. 
    摘要 ( 204 )   PDF (213KB)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邯郸市1~60岁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84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结果 邯郸市1~60岁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为2.9%、53.7%和13.5%.1~5岁、>5~1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1.2%和1.0%,低于>10~60组(P<0.05),>50~60岁人群高于1~50岁人群(P<0.05);抗-HBs阳性率以1~5岁组、>5~10岁组为高,分别为79.2%和67.0%(P<0.01),>25~30岁最低为30.0%(P<0.05),>30~60岁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抗-HBc阳性率1~5岁(5.4%)高于>5~10岁(3.0%)(P<0.05),两者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抗-HBc阳性率在1~5岁、>20~25岁(19.6%)和>45~50岁(32.4%)较相邻年龄组明显偏高.抗-HBs阳性率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人群(69.2%)明显高于未接种人群(17.4%)(P<0.01).抗-HBc阳性率男性(13.8%)低于女性(24.9%)(P<0.01).抗-HBs阳性率城市(69.8%)高于农村(45.7%)(P<0.01).结论 1~10岁儿童及>15~20岁青少年是我市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重点对象,同时也应实施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免疫.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
    涂燕平;雷梦觉;吴小和;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艾文伟;邬甦;姚晓璐
    2011, 26(6):  491-493. 
    摘要 ( 169 )   PDF (209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A组)及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B组)各50例,每例均空腹抽血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TG(1.72±0.67)mmol/L vs(1.50±0.43)mmol/L、TC(5.68±0.73)mmol/L vs(4.21±0.45)mmol/L、hsCRP(4.7±1.4)mg/L vs(3.2±1.2)mg/L均升高,NO(121.7±33.6)μmol/L vs(139.4±36.1)μ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而且会增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中暑致失语3例
    白雪梅
    2011, 26(6):  493-0. 
    摘要 ( 282 )   PDF (74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毒症透析人群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调查
    兰颖;张丽红;杨云华
    2011, 26(6):  494-496500. 
    摘要 ( 200 )   PDF (298KB)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 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143例,对其血液透析前及充分透析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透析前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20例,发生率14.0%,透析后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者31例,发生率21.7%(P>0.05).血液透析后尿毒症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2+)、血浆白蛋白(ALB)较血液透析前明显升高,Hb(77.75±13.09)g/L vs(90.47±17.02)g/L(P<0.01);Hct 0.24±0.04 vs 0.28±0.05(P<0.01);Ca2+(1.91±0.30)mmol/L vs(2.16±0.24)mmol/L(P<0.01);ALB(33.57±4.69)g/L vs(36.00±4.37)g/L(P<0.01).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BUN(31.62±10.46)mmol/L vs(23.19±6.57)mmol/L(P<0.01);UA(411.33±111.86)μmol/L vs(368.03±126.70)μmol/L(P<0.01);LVEF(62.18±9.31)%vs(57.57±11.61)%(P<0.05).将血液透析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与LVEF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前Hb、Hct、ALB与LVEF呈正相关;血液透析后UA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血液透析前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血液透析后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睡眠剥夺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许耘红;李志梁;吴沃栋;黄焕亮
    2011, 26(6):  497-0. 
    摘要 ( 197 )   PDF (478KB)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0只Wistar A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S组、SD1d组、SD3d组、SD5d组、SD7d组.建立 AS大鼠SD模型,制备主动脉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光镜观察切片.检测主动脉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AS病变进展逐渐加重.主动脉组织GSH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高,GSH-Px及SOD活性逐渐降低.血清中TNF-α、hsCRP、IL-6水平也在逐渐增高.结论 睡眠剥夺可通过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加速炎症发展,从而促进AS进程.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其影响
    刘涛;刘娇;张桂玲;南海燕;耿娜;刘静芹
    2011, 26(6):  501-502. 
    摘要 ( 162 )   PDF (151KB)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痴呆42例CT、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肖玉娴
    2011, 26(6):  503-504. 
    摘要 ( 112 )   PDF (146KB) ( 1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42例分析
    李忠秀;王卉;田笑虹;李文格;郑民洁;马军庄
    2011, 26(6):  504-505. 
    摘要 ( 97 )   PDF (154KB)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张光翠
    2011, 26(6):  506-507. 
    摘要 ( 190 )   PDF (143KB)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梗死继发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和CT/MRI的动态观察
    赵建华;张杰文;李玮;李永丽
    2011, 26(6):  507-509. 
    摘要 ( 145 )   PDF (223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增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次数的短期效果观察
    白淑芬;杨立新;王兰;吴岷岷
    2011, 26(6):  509-511. 
    摘要 ( 122 )   PDF (216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薄层CT和动态观察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王琦;时高峰;王士杰
    2011, 26(6):  512-0. 
    摘要 ( 251 )   PDF (475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衰竭新生儿辅助呼吸治疗效果观察
    田宝丽;翟淑芬;闫俊荣;高素文
    2011, 26(6):  515-516. 
    摘要 ( 149 )   PDF (143KB)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和临床特点102例分析
    赵一鸣;王会平;沈元元;陶盛能;于倩倩;翟志敏
    2011, 26(6):  516-518. 
    摘要 ( 125 )   PDF (234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镜下碎石器治疗胃石症27例
    尹平;袁双珍;李炜;孙春荣;班海玲
    2011, 26(6):  519-0. 
    摘要 ( 148 )   PDF (80KB) ( 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前番泻颗粒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潘亮
    2011, 26(6):  520-521. 
    摘要 ( 133 )   PDF (152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种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8例临床分析
    邓广宁;李东明;王东济;周志龙
    2011, 26(6):  522-0. 
    摘要 ( 132 )   PDF (74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房麻痹行永久起搏1例
    张春亚;丁继军;周维光;王华;李霜梅;缪世锋
    2011, 26(6):  523-524. 
    摘要 ( 218 )   PDF (205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性心内膜炎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李凯敏;李杰;杨洁;王超;王素云;李燕;王瑞仓;袁军;郝洪岭
    2011, 26(6):  524-525. 
    摘要 ( 145 )   PDF (187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Still病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尹建宝;马琳琳
    2011, 26(6):  525-526. 
    摘要 ( 109 )   PDF (174KB)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剧烈头痛1例
    梁培
    2011, 26(6):  526-0. 
    摘要 ( 178 )   PDF (81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李裕波;黄源;刘志明
    2011, 26(6):  527-0. 
    摘要 ( 207 )   PDF (257KB)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积分和现代治疗中的问题
    林凤茹;张敬宇;王艳
    2011, 26(6):  528-532. 
    摘要 ( 134 )   PDF (382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状神经节阻滞致短暂视力障碍1例
    颜东
    2011, 26(6):  532-0. 
    摘要 ( 146 )   PDF (77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中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杨春梅;陈卫刚
    2011, 26(6):  533-536. 
    摘要 ( 135 )   PDF (322KB)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黄冬云;许文景;陈军;桑燕;崔世维
    2011, 26(6):  536-539. 
    摘要 ( 100 )   PDF (311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jal间质细胞与糖尿病肠动力障碍
    余静;邱明才
    2011, 26(6):  540-543. 
    摘要 ( 139 )   PDF (324KB)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最新进展
    彭鹏;黄杰安
    2011, 26(6):  543-546. 
    摘要 ( 147 )   PDF (313KB) ( 2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苏朝霞;王学义;吴书慧;张振兰
    2011, 26(6):  546-549. 
    摘要 ( 103 )   PDF (338KB) ( 7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物不耐受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研究及诊治进展
    张魄;赵向玲
    2011, 26(6):  550-552. 
    摘要 ( 77 )   PDF (237KB) ( 4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