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血液肿瘤患儿,出院诊断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的连续病例,收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双侧血培养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结果及药敏数据。结果 共963例血液肿瘤患儿合并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共141例,共获得病原菌株156株,送检阳性率为14.64%。本组患儿中位年龄82(31.5,131)月龄,男女比2.05∶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3.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均大于85%;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50%,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56.25%,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总体敏感率93%;其中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革兰阳性菌占55.77%,前3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真菌占0.64%。141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中共109例存在粒细胞缺乏,76例脓毒症患儿发生于化疗后骨髓抑制期,42例发生于移植后获得性免疫缺陷,23例发生于骨髓恢复期;发生脓毒症休克共24例,占比17.02%;死亡15例,占10.64%。结论 恶性血液肿瘤患儿脓毒血症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男童多于女童,绝大多数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其病原体分布,根据血培养的病原学结果,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引起脓毒血症患儿死亡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了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保持很高的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则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较高的敏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