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动态监测极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对极早产儿肺部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e, NICU)住院、并经得家长知情同意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共126例,于生后24 h、1月、2月(或出院时)检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生后血清25-(OH)D水平,将极早产儿分为3组,维生素D缺乏组(n=71),25(OH)D<12 ng/ml;维生素D不足组(n=46),25(OH)D 12~<20 ng/ml;维生素D充足组(n =9),25(OH)D>20~≤100 ng/ml。所有早产儿在喂养耐受后给予维生素AD(其中维生素D 500 IU,维生素A 1500 IU)每日1粒,及维生素D3 400 IU;收集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组间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早期肺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发生情况。结果 (1)共纳入极早产儿126例,胎龄为26~31+6周,平均胎龄(29.75±1.52)周,其中男65例(51.59%),女61例(48.41%)。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3组间的胎龄、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时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10.57±4.79) ng/ml,维生素D缺乏率达92.86%。每日口服维生素D900 IU,1月龄时(18.14±2.88) ng/ml,维生素缺乏率为72.3%,2月龄时(21.13±7.48) ng/ml,维生素D缺乏率为53.17%,无维生素D过量。(3)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组的RDS、BPD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984)。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间Apgar评分、咖啡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比率、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PDA、住院时间及早期肺高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极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补充维生素D 900 IU后,2月龄维生素D缺乏率仍然占53.17%,建议对早产儿进行个体化补充维生素D。(2)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增加RDS、BPD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