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循证研究
    卒中后不同降压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王晓庆, 郭毅佳, 唐镱方, 唐琴, 杨杰
    2022, 37(3):  197-20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1
    摘要 ( 488 )   PDF (1870KB) ( 9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不同降压方案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起始时间至2020年6月1日。纳入标准:比较降压治疗组与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或比较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定义为血压目标<130/85 mmHg,标准降压定义为血压目标<140/90 mmHg)预防卒中复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局指标:主要血管性事件、卒中、心肌梗死为有效性指标,血管性死亡、全因死亡为安全性指标。结果 本研究纳入10项临床研究,患者39 931例。其中,6项研究(n=35 040)比较降压治疗组与对照组,4项研究(n=4 891)比较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与对照组相比,降压治疗组卒中风险(Risk Ratios,RR)为0.80(95%CI:0.69~0.93,P=0.003),血管性死亡RR为0.85(95%CI: 0.77~0.94,P=0.002),两组间主要血管性事件、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标准降压组相比,强化降压组卒中RR为0.78(95%CI: 0.64~0.95,P=0.01)、主要血管性事件RR为0.82(95%CI: 0.69~0.97,P=0.02),两组间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压治疗组较对照组可降低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及血管性死亡风险,强化降压较标准降压可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及主要血管性事件风险。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管内皮功能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胡芳芳, 钟世玲, 狄亚珍, 吴菱
    2022, 37(3):  204-21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2
    摘要 ( 397 )   PDF (1827KB) ( 5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功能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的相关性,探讨JIA患儿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gFang Date、VIP数据库和CBM,搜集FMD与JIA患儿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由2名参与人员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iewer Manager 5.3 及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6个病例对照研究,4个横断面研究,包括JIA患儿439例,健康对照组3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JIA患儿的FMD值明显降低(WMD=-3.51,95%CI=-4.16~-2.85,P<0.01)。亚组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多关节型、少关节型、全身型JIA患儿的FMD值显著降低(WMD多关节型JIA=-3.30, 95%CI=-4.51~-2.09, P<0.01;WMD少关节型JIA=-2.39, 95%CI=-3.63~-1.15, P=0.0002; WMD全身型JIA=-2.02, 95%CI=-2.57~-1.48, P<0.01)。结论 JIA患儿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宋思平, 蒋琪霞, 刘晓晴
    2022, 37(3):  211-21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3
    摘要 ( 754 )   PDF (2243KB) ( 14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明确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 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IAPI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 、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IAPI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19年7月。由2名研究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软件RevMan 5.3和Stata 15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267 152例研究对象,共13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手术时间、术前Braden量表评分低、侧卧位、仰卧位是发生IAP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越大、BMI<23 kg/m2、术前Braden量表评分越低、手术时间越长的女性患者发生IAPI的风险越高。目前IAPI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且各研究样本量差异较大,其中对性别、合并症、体位、术中特殊用药、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证据尚不充分,后期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论著
    径向超声支气管镜联合快速现场评估在细菌学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徐敬然, 李菲菲, 解承鑫, 弓慧, 栾其昀, 李黎
    2022, 37(3):  220-22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4
    摘要 ( 465 )   PDF (1131KB) ( 4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活检(EBUS-GS-TBLB)联合快速现场评估(ROSE)对细菌学阴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图像、痰细菌学结果(痰涂片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首次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收集2020年1月-12月疑似肺结核患者70例,随机分入A组(EBUS-GS-TBLB)34例和B组(EBUS-GS-TBLB+ROSE)36例。评估两组在肺结核的诊断率和取材次数的差异。结果 A组有16例诊断为肺结核,B组有22例。联合ROSE后,肺结核诊断率从47.06%提升到61.11%(P=0.238);平均取材次数从4.53±0.50降低到3.08±0.60(P<0.01);对肺结核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36%、86.67%、85.71%、92.86%、75.00%, 同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EBUS-GS-TBLB联合ROSE可以提高诊断率,减少活检取材次数,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新型诊断方式。

    降钙素原清除率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孟媛, 朱勇
    2022, 37(3):  225-229.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5
    摘要 ( 437 )   PDF (926KB) ( 75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钙素(procalcitonin, 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 PCTc)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0 h、24 h、48 h、72 h及120 h的PCT,分别计算其PCTc;记录入组0 h、48 h的SOFA评分,并计算48 h△SOFA。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4例)和死亡组(16例),分析两组不同时点PCT及PCTc的差别,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 两组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120 h的PCT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处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24 h、48 h、72 h、120 h的PCTc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入组当时的SOFA评分较低,48 h△SOFA较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24 h的 PCTc、120 h 的PCTc、入组当时的SOFA评分和48 h△SOFA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120 h的PCT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958,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结论 PCTc较PCT绝对值是判断脓毒症预后更好的指标,24 h的PCTc, 120 h的PCTc、入组当时的SOFA评分和48 h△SOFA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且120 h的PCTc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与铋剂四联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黄业鸿, 刘改芳, 忻晨曦, 赵云红, 吴婧
    2022, 37(3):  230-233.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6
    摘要 ( 678 )   PDF (870KB) ( 12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与铋剂四联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H.pylori阳性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和对照组(铋剂四联),其中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40 mg, 2次/d、阿莫西林750 mg, 4次/d”,疗程14天。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20 mg,2次/d 、枸橼酸铋钾220 mg,2次/d 、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 、呋喃唑哃100 mg,2次/d ”,疗程14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的ITT根除率分别为77.1%、82.5%(P=0.334),PP根除率分别为82.7%和87.6%(P=0.329);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 vs 19.0%,P=0.042),其中试验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及皮疹等,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异味、便秘及腹痛等。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方案根除H.pylori的疗效与铋剂四联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望成为H.pylori治疗的一线根除方案。

    体质量指数对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
    高鹏丽, 陈丽丽, 田芬, 张嘉倩, 陈怿鹏, 亓晓菁, 邢广群
    2022, 37(3):  234-24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7
    摘要 ( 489 )   PDF (1155KB) ( 9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初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终点事件为血肌酐翻倍和(或)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和(或)肾替代治疗和(或)死亡。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BMI及WHO肥胖分类分组如下: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5.0 kg/m2)和超重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各组临床病理资料、预后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肾脏累计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gAN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533例IgAN患者,其中低体重组19例(3.6%),正常体重组267例(50.1%),超重肥胖组247例(46.3%)。与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type 1,ARB)使用占比、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尿酸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较低(均P<0.05)。正常体重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ACEI/ARB使用比例、尿酸高于低体重组,而eGFR低于低体重组(均P<0.05)。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低体重组(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较低,男性占比、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较高(均P<0.05)。低体重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光镜检查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的血管损伤程度、炎细胞浸润程度高于低体重组(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的系膜C3沉积减弱(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正常体重组的肾脏累积生存率高于超重肥胖组(Log-rank检验,χ2=8.702,P=0.003),而超重肥胖组肾脏累积生存率高于低体重组(Log-rank检验,χ2=4.624,P=0.032)。3组的肾脏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75.6%、85.9%,正常体重组的5年肾脏生存率高于超重肥胖组(Log-rank检验,χ2=4.996,P=0.025),而超重肥胖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体重组(Log-rank检验,χ2=5.764,P=0.016)。在IgAN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是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AN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临床表现较重,有着更重的血管损伤及炎细胞浸润,肾脏预后较差。应重视IgAN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生活方式及体重的管理。

    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衰弱状态评价中的监测意义
    李莹莹, 李婷, 张铭, 范明华, 邢广群
    2022, 37(3):  243-247.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8
    摘要 ( 462 )   PDF (1091KB) ( 48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衰弱状态患者营养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渡云数据库筛选出2013年至2020年符合条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1例。于入院时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与免疫、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衰弱评分(结合埃德蒙顿衰弱量表拟定适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衰弱评分)。依据患者入院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将所有入选者分为3组:A组67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B组175例(200 cells/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544 cells/μl),C组139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544 cells/μl)。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免疫、营养相关指标、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衰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本研究中,衰弱患者总体占比为36.5%(139/381),而当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时(<544 cells/μl),衰弱患者占比高达53.7%(130/242),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正常范围时,衰弱患者占比仅为6.5%(9/139)。入院时,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衰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衰弱状态不容忽视,衰弱患者的营养状态与免疫状态相互影响。通过监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血清脂蛋白α、胱抑素-C和尿酸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高士欣, 宋冰, 施克新
    2022, 37(3):  248-252.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09
    摘要 ( 568 )   PDF (956KB) ( 67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脂蛋白α[LP(α)]、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酸(UA)检验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组,即正常白蛋白尿(NA)组50例(UACR 0~3 mg/mmol),微量白蛋白尿(MA)组51例(UACR 3~29 mg/mmol)和临床白蛋白尿(CA)组49例(UACR>30 mg/mmol),检验并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临床指标及血清LP(α)、Cys-C和UA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DN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DN 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ys-C、UA、LP(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组相比,MA组的LP(α)的水平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ys-C、UA、LP(α)与UACR、SCr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ys-C和LP(α)是早期 DN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和LP(α)对早期DN有较高的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LP(α)、Cys-C和UA均可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程度,其中LP(α)和Cys-C是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子,三者联合诊断准确度最高,对早期预测DN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mAlb/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王德生, 孙志刚, 马周鹏
    2022, 37(3):  253-256.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0
    摘要 ( 500 )   PDF (870KB) ( 42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7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5例)及PDR组(28例),分别检测3组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与U-mAlb/Cr并进行比较,分析hs-CRP与U-mAlb/Cr在DR不同分期中的变化以及P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hs-CRP与U-mAlb/Cr在NDR组、NPDR组及PDR组中均依次升高,PDR组高于其余2组,NPDR组高于NDR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及U-mAlb/Cr与DR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U-mAlb/Cr与病程均为P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U-mAlb/ Cr在DR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与其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病程均为PDR发生的危险因素,在DR的诊治中应重视hs-CCRP、U-mAlb/Cr的检测。

    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Gremlin1水平变化及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齐琪, 江黎晨, 孙蓉, 胡红琳, 章秋
    2022, 37(3):  257-26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1
    摘要 ( 303 )   PDF (888KB) ( 34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清Gremlin1水平变化,探究Gremlin1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1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孕期体检的妊娠24~28周并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妊娠期女性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和糖代谢正常组(NGT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Gremlin1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GDM组妊娠前体重、妊娠后体重、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妊娠后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ouse,FBG)、1 h血糖(1 h blood glouse,1 hBG)、2 h血糖(2 h blood glouse, 2 h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1 h胰岛素(1 h insulin, 1 hINS)、2 h胰岛素(2 h insulin, 2 hINS)、空腹C肽(fasting C protein,FCP)、1 h C肽(1 h C protein,1 hCP)、2 h C肽(2 h C protein, 2 hCP)、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高于NGT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βcell insulin secretion index, 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低于NGT组(均P<0.05)。GDM组血清Gremlin1水平高于NGT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Gremlin1水平与妊娠后BMI、FBG、1 hBG、1 hINS、2 hBG、2 hINS、2 hCP、HOMA-IR、 AUG-G、AUC-I呈正相关,与HOMA-β、ISI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Gremlin1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22,95%CI 1.863~42.736,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Gremlin1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参与GDM的糖代谢。

    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与血清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比较
    林长艺, 宋明辉, 吴培埕
    2022, 37(3):  262-26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2
    摘要 ( 336 )   PDF (862KB) ( 76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synovitis with pitting edema, RS3PE)综合征和血清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ero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区别。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RS3PE综合征患者(RS3PE综合征组)12例,收集同期SNRA患者(SNRA组) 3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与SNRA组比较,RS3PE综合征组年龄较大,以男性多见,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较高,多累及踝关节,累及小关节、手关节少见,易合并肿瘤(均P<0.05)。结论 与SNRA患者比较,RS3PE综合征患者更可能为老年男性,CRP水平相对较高,合并肿瘤的风险更高,更易累及踝关节。此外,年龄较大、男性、有肢体水肿的RS3PE综合征患者应积极进行恶性肿瘤筛查。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抗抑郁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曲军民, 杨丽敏, 原风英
    2022, 37(3):  266-270.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3
    摘要 ( 323 )   PDF (869KB) ( 4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影响躯体症状障碍(SSD)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纳入符合标准的SSD患者147例,根据MMAS-8评分分成依从性好组(41例)、依从性中等组(64例)、依从性差组(42例),分别比较3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自知力、发病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合并症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医患关系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3组间性别、文化程度、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居住地、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合并症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医患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高、社会支持度良好、有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较重、治疗效果良好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保护因素,有合并症、不良反应较重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生活满意度高、社会支持度良好、有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较重、治疗效果良好会提高SS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合并症、不良反应较重则会降低治疗依从性。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并文献复习
    常雅君, 郭卫娜, 郭巧珍, 王天俊
    2022, 37(3):  271-27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4
    摘要 ( 314 )   PDF (1031KB) ( 229 )   HTML ( 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8岁,主因头痛10天,加重4天入院。头部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乙状窦及横窦充盈缺损,T1及Flair呈高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左侧横窦、乙状窦血栓。经抗感染及抗凝治疗后恢复良好。搜集近5年资料较完整的颅内静脉窦血栓病例145例,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伴神经系统局灶性缺损症状,最常见的发病因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上矢状窦及横窦。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常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癫痫、意识障碍等症状,仅少数表现为单纯性头痛。抗凝治疗结合血管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急性单发的反复性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患者需引起高度注意,避免漏诊产生不良后果。

    讲座
    新冠疫情背景下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
    冯媛, 李萍, 郑佳佳, 臧佳佳, 平芬
    2022, 37(3):  275-27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5
    摘要 ( 260 )   PDF (865KB) ( 22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综述
    丙酮酸激酶M2型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检测研究进展
    程燕妮, 刘佳, 袁野, 张德太, 王琳
    2022, 37(3):  279-284.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6
    摘要 ( 404 )   PDF (917KB) ( 67 )   HTML (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是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它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代谢、基因表达和细胞周期进程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的组织样本中发现,相较于癌旁组织,肿瘤组织中PKM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KM2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临床表现和不良预后相关。同时,PKM2伴随着肿瘤细胞的更新被释放到体液及粪便中,能够通过临床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可能在肿瘤筛查、诊断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PKM2还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敲除或敲减PKM2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耐药,并诱导细胞凋亡。PKM2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不逊于某些传统肿瘤标志物,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用或可改善癌症的早期诊断。

    人体成分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
    冯少敏, 韩亚军, 霍琰
    2022, 37(3):  285-288.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2.03.017
    摘要 ( 367 )   PDF (863KB) ( 80 )   HTML ( 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人体成分分析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老年及癌症患者的营养监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及指导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个体化的孕期营养指导与其高发病率密不可分。不少证据表明体成分分析中体脂百分比在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后代巨大儿发生率中有预测作用。但体成分的其他指标如:去脂体重和总体水等在临床指导中的价值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人体成分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